刘凯威简历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55)-东方文化号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55)-东方文化号

第二章 士缺 士縠A士缺(士成伯):良臣之父
士缺,生平不详。后世学者引《世本》云: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可见士缺为士蒍之子,士会之父。
士蒍卒于献公晚年异界逍遥王,则士缺应活动于献公晚年和惠公时期,但没有事迹留存。
B士縠:落寞司空
士縠,士蒍之子。士縠活动于前625—前619年,在《左传》中出现比士会还晚七年,上距士蒍之死已四十年,而且他并非自然死亡,所以,士縠应该是士縠的幼子、士缺的弟弟、士会的小叔叔。
文公时期,一开始担任晋国司空的是胥臣,前632年,胥臣担任军事统帅,士縠当上了司空,也算是间接地继承了士蒍的职务。
士縠第一次在《左传》出现就开创了一项纪录。
前625年6月,晋、宋、鲁、陈、郑五国在垂陇会盟。
这次聚会,宋、鲁、陈、郑五国都是国君前来,士縠则开创了以臣盟君的先例。
这次集会的主题是商讨如何惩罚去年胆敢出兵进攻晋国的卫国人。
根据《左传》记载,士縠主持这次会议相当成功,因此《春秋》列出了他的名字,表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由此可见,士縠其人才干相当不错,并且已经成为晋国地位显赫的一位重臣了。
前622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去世。
前621年春,晋国在夷阅军,重新任命将帅。
晋襄公准备安排士縠作中军将,梁益耳为中军佐;箕郑父为上军主将,先都为上军佐。但由于先克的阻挠,襄公又改变主意,任命狐射姑作了中军主将神针记,赵盾为副;随即又听从阳处父的建议,将狐射姑与赵盾的位置来了个对调;不久,狐射姑流亡国外。
前618年,先都、箕郑父、士縠、梁益耳、蒯得互相串联,刺杀了先克,很快,先都、梁益耳被处死;这年的3月28日,箕郑父、士縠、蒯得丧命。
原本能力优秀的士縠参加这样一次几乎毫无胜算的冒险行为,一是与其他几个老臣一样,为了争夺权力,尤其是他,原本有机会坐上中军元帅的位子,但由于新人集团的胜利,自己连一个六正席位也没有沾上。
可能是因为他的资历、名位与威望比箕郑父、先都还要高,一旦进入六正行列,不作元帅就说不过去,因此襄公干脆将他排除在六正行列之外,尾关优哉依然担任名位虽高而缺乏实权的大司空,而安排名位较低的箕郑父、先都进入六正。
如此,士縠的不满情绪自然比箕郑父、先都更为强烈了。
第二,则应是出于对赵盾的不满。
赵盾一旦上台股人计程车,就表现出过于强硬的姿态,更难以让士縠接受的的是,赵盾本来委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来即位,但中途又改变主意,立了晋灵公,害得先蔑、士会只好流亡秦国异世大领主。
士会是士縠的侄子,侄子流亡新凤霞的资料,留在国内的叔叔难免被冷落,士家受此不公平待遇,也就难怪士縠去铤而走险了。
第三章 士穆子 士会 巩朔 A士穆子:士氏宗子
士穆子,士缺之子,名不详,为士会之兄。
如果前面说的士缺为士蒍的嫡长子的话,则穆子应为士缺的嫡长子,那么,穆子与士会就是亲兄弟了五色妖姬。
穆子无事迹留存。
B士会(士季、随季、随会、范会、随武子、范武子):德歆神人
士会,士缺少子,因才德、功业十分突出,遂从士氏分出,别为范氏(士会封地在随、范)。
士会在文公时期步入晋国政坛,前593年成为晋国执政,范氏在他手上发展成为晋国望族,地位完全超过了原来的士氏。
士会是晋国历史上智慧、德行、作为都十分优异的名臣,死后还长久为国人所缅怀与赞叹。
第一节 能臣良将
一、流落与回归
(一)文公车右
前633年冬,晋文公在被庐阅军,确立了晋国“三军六正”的格局,并挑选出优秀的军事将领。
荀林父为文公御戎,魏犨为车右。
在前632年讨伐曹国的战斗中,魏犨因违抗文公指命而被撤职,舟之侨代之。
4月魏千雅,晋军在取得城濮之战胜利后班师,舟之侨擅自脱离大军先期回国,文公只好命士会代理车右的职务,回国后诛杀了舟之侨井川ゆい。
可见,年轻的士会参加了这次城濮大战,而其资历、职务应与荀林父基本相当而略低一些。
(二)秦国六年
前621年8月,晋襄公去世。
赵盾、狐射姑为新君人选发生冲突,赵盾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即位。
但就在第二年4月,赵盾出尔反尔,又立晋灵公为君,并出兵打败了秦国护送公子雍赴晋的部队。
如此一来,先蔑、士会在晋国难以立足,双双流亡到了秦国。
士会属于那种才智优异而功利心相对淡薄、处事精明而与人为善、有原则而又不过份执着的人才,这样的人,在什么地方都会惹人喜爱与亲近。
因此,秦康公也乐于重用和信任士会,而晋国在最近几年陷入一连串的权力斗争之中,士会也乐得在秦国生活,为秦国人出力。
前615年冬,秦康公伐晋,攻取了晋国的取羁马。
晋国六军全出以抵御,双方在河曲决战星象仪中文版。
秦康公用士会之计,激怒了娇宠张狂的年轻公子哥儿赵穿,秦军全身而退,不久又入侵晋国。
前614年夏,晋国六正在诸浮召开特别会议,商议解决国家危机的对策。
荀林父建议接回流亡于狄的狐射姑,而郤缺则主张接回士会,他对士会的评价是:为人低调(能贱),有道德底线(有耻),做事圆润(柔而不犯),才智突出(其知足使)——这样的人才正是赵盾所喜欢的。
不久,魏寿余采取诈降的方法,把士会赚回了晋国(详细情况将在魏氏部分介绍)。
由于士会离开秦国前秦康公曾有承诺,也就只好把士会家小也送还晋国,而没有跟随士会回国的族人,则恢复为刘姓(刘累为范氏祖先),继续生存于秦国。
《左传》称:士会在秦国三年(应为六年,前621—614年),从来不接触一同流亡的先蔑,并解释说:“我们一起流亡到这里,是因为我与他犯了同样的罪,并不是因为我佩服他燕龙生态园,为什么要见面?”
直到回了晋国,人们才知道他的明智与远见。
二、步入六正行列
(一)“赵盾内阁”核心成员
回到晋国刘凯威简历,在之后赵盾执政的十几年中,士会成为赵盾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其职务也随之而不断飙升着。
“赵盾内阁”虽然人才济济,而这个内阁最核心、实际作用最显著的成员,只有郤缺、士会、荀林父三人。
荀林父厚道正直,富有能力,资历深厚,立场坚定,不大被赵盾亲信;郤缺是一个不缺乏才干、谋略而热衷势利迎逢的人,赵盾执政期间,一直是最得力和紧密的助手,仕途一帆风顺。
而士会则能力出众、为人睿智、道德圆润但不流于圆滑。
对于赵盾,士会似乎并没有特别地迎逢巴结,但也绝对不发生冲突,而是尽自己的才智作事夭水无邪。
虽然经历了流亡国外的曲折,但凭借自己卓越的才智以及低调实干的作风家有鲜妻,士会很快就成为赵盾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与助手。
关于赵盾执政中晚期的人事变化,因为史料缺乏明确记载,谜团很多球王养成器。
而最难分析的问题就是士会和先縠谁先进入了六正的行列。
前618年晋国六正人选为:
中军将:赵盾
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将:郤缺
上军佐:臾骈
下军将:栾盾
下军佐:胥甲
——这个名单是确切的。
根据《左传》,前610年4月,晋灵公在黄父阅军,这次六正人员的调整,应该是上军佐臾骈去世,有人新进入晋国六正行列。
对于这次调整,《左传》并未明确介绍。
按说,根据前597年晋国的六正名单,先縠排在士会之前,似乎他也应该比士会更早进入六正行列。
但此次进入六正的应该是士会而不是先縠,其理由:
第一北岩山人,从个人资历与地位来看,士会在城濮大战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而直到前620年左右,先氏的代表人物还是先轸之孙先克,先克遇害时应该比较年轻,而先縠应该更小,且没有任何政治活动的记载;
第二,个人的重要性。
前614年赵盾想方设法赚其回国,可见赵盾对他的重视程度。
赵盾迎回士会,一方面是爱惜其才智,更重要的原因是借迎回贤良以表明自己的“博大胸襟”,减轻各大家族对自己强梁霸道的反感,因此重用、提拔士会,自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第三去势吧,从士会稍后的行为记载来看,例如与赵盾一起上朝,并提出由自己先劝谏灵公,可见地位已经很高了。
而此时《左传》依然没有先縠的踪影。先縠进入六正并超越士会,应该是赵盾死时的事情,至于具体原因和情况如何,恐怕只能留作一个永远的谜团了。
因此,这里认为,前610年,士会出任晋国上军佐。前601年,赵盾去世后,郤缺执政,先縠加塞进入六正,任上军将,士会职务不变。 
三、文武才略
随着赵盾人才战略的实施,晋国内部形势逐渐好转。
但是不久,赵盾与灵公的矛盾日渐章显,最后是赵盾杀死灵公,迎立灵公的叔叔公子黑臀回国即位,是为晋成公。
在这个过程中,士会的身影再次出现,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其人的政治能力与品质。
关于士会代替赵盾进谏于灵公的事迹,“赵盾”部分已经介绍。
随着职位的晋升和执政的青睐,士会在晋楚争霸的大舞台上也有了更多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前606年春,晋成公亲自率军伐郑,郑国与晋讲和,士会奉命进入郑都与其结盟。
前599年冬,楚庄王亲率楚军伐郑。士会救郑,在颍水之北将楚军赶跑。
当时晋楚对郑国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的霸主楚庄王北上争霸豪情万丈,但被晋国的一个将领击败,北上势头暂时受挫。
此战充分展现了士会的作战能力,在未来二十多年内,晋国就再也没有击败过楚军了。
四、国难时期
前598年末或前597年初,郤缺死,荀林父执政,士会顺升为上军将。不久,晋楚邲之战爆发戴小唯。
在此次战役,主帅荀林父主张撤军,但中军佐先縠等人坚决主战,晋军内部发生激烈争论与冲突,最终导致了可耻的失败。
在是否进兵的问题上,虽然荀林父与士会都主张撤退,但出发点不同。
荀林父选择撤退完全是战术选择,即等待楚军回国后再帅军伐郑,让楚国人疲于应付,最终目标还是与楚国争锋。
而士会则认为楚国现在君明臣良,文治武功都优于晋国赵梓淇,根本就是不可与之争锋的,晋国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在战略上回避楚国,去征服、兼并弱乱的国家。
后来,当胜败之数已定的时候,晋军内部依然难以形成统一主张,而作为上军将、佐的士会、郤克意见一致,所以上军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防备。
由于早有准备,在晋军大溃败的过程中,只有士会、郤克的上军安然未溃凤咲夜。
邲之战后,晋景公继续任用荀林父,晋国进入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而经过晋国君臣上下的艰苦跋涉,几年之后,国家终于恢复了些许元气与信心。
前596年秋,中军副帅先縠被处死。
前595年夏,晋景公亲自率军攻打郑国,在郑国境内举行阅军仪式,调整将帅人选,士会顺升为中军佐,地位仅次于荀林父。
前593年初,士会率军灭赤狄的甲氏、留吁、铎辰三个部落。
3月,晋国向周王进献赤狄战俘。自此,晋国基本消除了狄人对国家后方的牵制与骚扰,得以集中精力南下争霸。
 
(待续)
=====================
源自 新诸子论坛

【附注】文章均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及其 网站、公众号的观点与立场!
==================================
欢迎关注东方时事解读微信和东方文化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