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号:200多道工序打磨精品之弓丨古来美集-非遗公园
新媒体管家
弓箭的发明,始于人类射杀野兽,以求自保。而中国的传统射艺,从后羿射日起至西周六艺,脍炙人口的百步穿杨,纪昌学射,射箭断案与胡服骑射,以至于把弓箭上升为道的地位:射以观德。射艺作为六艺之一,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运动,与弓箭的制作技艺密不可分。
随着现代工具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弓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弓箭变成了某种图腾,古老、神秘、遥远,更像是一个神话。
从清初内务府造办处设立弓作算起,“北京聚元号弓箭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福喜是“聚元号”弓箭的第十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福喜
传统工艺制作弓箭对时间和原料的要求都非常高。制作上要经历白活和画活两个阶段(白活即为弓身制作,画活指弓身的彩绘装饰工作),执行200多道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精细步骤。
“聚元号”制作的中国传统弓学名叫“筋角木反曲复合弓”。“筋”、“角”、“木”就是制作这种弓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张振朗。
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凝固剂采用纯动物鳔胶,用猪皮加工成的鳔胶是最佳的天然粘合剂,其制作包含猪皮处理、蒸、砸、滤、凝多个环节,其中砸鳔最辛苦,必须用大木锤人工不间断地砸2400下,才能把鳔的黏劲充分激活。
每次使用凝固好的鳔胶都要提前用水泡一天,然后用火慢慢熬稠,立即使用,在制弓的全过程中要用到40多次。虽然鳔胶的制作和使用都很麻烦,但它能深入润进材料,让部件融为一体,并让弓体随着环境的变化保持灵活。
牛角,是传统弓弹力好的关键。要用60厘米以上的南方水牛角。角背平整、横向弯度正的公牛角最佳,王筱婵一吨400个里面也就能挑出七八个,一张弓上光牛角面子的成本就上千元。将牛角背上那片锯下,打磨后粘到竹胎外侧。用传统工具“压马”来使它们每平方厘米受力均等。
春秋的晴天,在竹胎内侧粘上天然牛筋,要从内向外干透,以增强弓的韧性。牛筋的层数决定了弓力量,一层牛筋干透要一周,再铺第二层……
上弦时要绝对安静,弓发出的微小声音,代表不同问题,必须瞬间判断及时调整,否则就有断弓的可能。传统弓制作成功率并不高,老话说,再好的手艺,也就是七成。
在给弓胎包上防潮的桦树皮后,弓外部大都会画吉祥如意的图画,表达“止戈为武”的深意。中国历来也有把弓悬挂家中以求镇宅平安的传统。
聚元号弓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弓箭制作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细腻的工序和精湛的技术,浓缩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这些技艺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杰出代表,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由非遗公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