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梦之岛布尔津喀纳斯沿途(下)-21T丝路名企汇车销管家

布尔津喀纳斯沿途(下)-21T丝路名企汇车销管家
布尔津往喀纳斯

黄金三角洲
距布尔津县城2.5公里,为一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额尔齐斯河与布尔津河犹如
两条巨龙在此汇合,奔涌向西。两河相汇夹角形成的河滩平原上,林木茂密,绿草如
菌、野花烂漫,牛羊成群。微风过处,修长的白桦和婀娜的杨柳随风舞动,迎面而来
扑鼻的花香、河涛的轰鸣,百鸟的吟唱,牧童的笛声。站在布尔津大桥上,耳闻天生
籁之声,目视自然之景,恍如身处江南水乡,又似步入桃源之境。摄影入镜,则人在
画中也。此绿洲为布尔津县人们郊游的首选去处,其幽其美当可想而知,又因此处原
河水冲积平原,盛产沙金,故而得名“黄金三角洲”落魄洪荒。
哈太山
看完黄金三角洲,穿过布尔津大桥,就走入了哈大村的地界。前行4km到达巴河
县与喀纳斯岔路口,停车南往,不远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一座小型沙丘平台上突兀而
起,其东部是一片密布的哈萨克坟地,北边是一片戈壁荒漠。初看这座沙丘毫无起眼
之处,但它在哈太村的哈萨克人民的心中却是一处神圣的地方,因为在它之下,埋着
一位哈萨克勇士的遗骨。
如你有兴趣,随便找一位哈萨克老人,他会用带苍凉的噪音,庄严而肃穆地向你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哈太村其实不叫哈太村。至于很早以前它叫什么名字,已经没有人能记得清楚了。1880年前后,在现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附近,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两个哈萨克部落之间为争抢牧场而发生的大规模械斗。有一位叫哈太的年轻勇士,带领自己的部落勇士奋力拼杀,斩杀敌人不计百数,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损失了无数的青年勇士、大片的草场和成群的牲畜后,勇士哈太只能带领所剩无几的人员和牲畜,悲伤地离开了自己曾经纵马扬鞭的草原,他们逆着额尔齐斯河往上走,一年后到了现在这个地方。搭好毡房、圈好畜群后,疲倦的人们都早早进入了梦乡。突然,夜风中传来了几声凄厉的狼嚎,哈太猛地惊醒,抓起一把砍刀就冲出了毡房。只见畜群骚动不安,不远处一只狼正在大口撕咬一只可怜的小绵羊。小绵羊尚未断气,还在发出凄惨的叫声。要知道,南宁梦之岛那时候牲畜就是牧民们的命根子,更何况哈太部落的牧畜就不多了。看到小绵羊垂死挣扎的惨景,哈太怒不可遏,猛地冲过去,只一刀子就砍伤了这匹狼。狼丢下了这只小羊逃跑了,边跑边发出更大声的嚎叫。哈太知道这是狼在呼唤它的同伴。但哈太毫无退缩之意,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部落里的牲畜。果然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哈太四周就围上了十几匹绿眼闪着凶光的狼。人狼僵持不久就展开了一场混战。这时候人们都已被狼群的嚎叫和哈太的怒吼所惊醒,纷纷携带武器冲出毡房。等他们冲到跟前,人狼之战已经很快地结束了,眼前的惨烈景象让大家都惊呆了,到处是狼的残肢断腿。大片大片的狼血在地上冒着血泡,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人们清醒过来,不约而同地扑向哈太的身边。但是,哈太已经死了,他身上没有一处完整和地方,但双手还紧紧地掐着一匹狼的脖子。人们搂着哈太的遗体哭了三天后,就将他葬在这座沙平台下面,并将这座平台叫做“哈太山。”周围的一片地方后来归属布尔津县窝依莫科乡,就是现在的哈太村。大家可以看到,在哈太山附近及其上有许多哈萨克坟墓,这都是当地牧民的坟墓。因为哈太在当地牧民的心中已几乎上升到神的位置,人们都把死后的亲人葬在哈太墓周围,也许是哈太能引领着亲人们的灵魂安全而顺利地进入天堂吧。
白山布墓
听完哈太的故事后大家回头往北看,可以看到远处的小沙包上这座造形雄伟独特
的白色坟墓。墓地海拔504.4米,是布尔津县城最高的地方。站在沙包顶上,可以俯
瞰布尔津县城。墓地西有托洪台水库,南临阿尔齐斯河,东靠布尔津河,三面环水,
又是制高点,可以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拿汉语讲,就是墓地所处的风水相当不错。
可见这个墓主一定是个有些来头的人物。那么,他究竟是誰呢?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著
名的哈萨克民间的作曲家冬不拉演奏家白山布·杜南拜。白山布生于1803年,卒于1872
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伴着音乐渡过的。在他少年时代,外来游牧部落与本地部落之
间经常为争抢牧场而发生残酷的械斗,当时白山布的父亲为了向敌对部落计讨回在争
斗中被俘的族人和被抢走的牲畜,也为了平息部落之间的争斗,他便只身前往敌对部
落进行谈判,人和牲畜都救了回来,但白山布的父亲却被无理扣押,之后不久便被折
磨致死。消息传来。白山布悲痛欲绝,愤笔写下了他的第一支弹奏曲《孤胆英雄》。从
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一生是中共创作了400余首体裁各异、内容丰富的曲作品。
有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如《致臣民》、《四比议事》(“比”为草原游牧部落的首领)等;
有表现哈萨克人民草原游牧生活的如《白眼马》、《黄花马》等;还有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如《孤胆英雄》、《思念》等等。白山布一生中几乎没有踏出过草原牧地,他怀抱一把冬不拉(哈萨克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二弦弹奏乐器),将自己创作的曲作在草原上到处弹奏,希望借他的琴声让人们和睦相处,平息部落之间的争端。牧民们只要见了白山布,就成群结队地围在他的周围听他弹奏,时而静静倾听,时而和琴声纵情歌舞。所以,白山布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热诚欢迎和真诚的喜爱,他的作品也因此而在辽阔的草原上广为传唱,不但我国的哈萨克人民喜欢,就是在哈萨克斯坦也是颇具影响。由于年代久远,白山布的墓几乎损坏殆尽,现看到的是布尔津人民政府于1993年重新修建的。墓基下是3层水泥底座,主体为四面体建筑,东面及西面均刻着五线谱及冬不拉,南面是汉哈两种文字的“爱国人士著名名间作曲家白山布·杜南拜纪念碑”,北面是哈萨克文字的碑文,介绍白山布·杜南拜的生平简历。
托洪台水库
驱车前行约7km,便可见一片汪洋湖水,湖面宽广阔大,水天一线相连,风过浪涌,
阳光下湖面波光鄰鄰,恰似荒漠戈壁中的一粒明珠。湖周多为小沙丘,湖边田野成
牧草茵茵。湖内水清鱼跃,湖面野鸭游弋。芦苇荡中水草划丛里常闻蛙声不断,偶见
仙鹤独立。时有野猪成群游荡于湖边,也有天鹤大雁在此歇脚。这就是托洪台水库,
其水源来自布尔津河,这里以前是布尔津河古老的冲积扇边缘洼地,面积并不是很大,
“托洪台”在哈萨克语里接近“马鞍”的意思。说的就是这片水域只有马鞍一样大,
极言其长月ラム小,同时也指它的形状有点象马鞍,1919年,勤劳的布尔津人民在水域南端筑
起了长坝,建成水库刘楷俊,用于发电和灌溉农田草场。目前托洪台水库水域面积达成
17.4km2 , 平均水深4.8m, 总库容为8660万m3 已建成2×5000千瓦的水电站,
年发电量3480千瓦·小时,解决了布尔津全县人民及邻县的部分用电。

冲乎而乡
南距布尔津县城70.5公里,自玉什布拉克前行10公里,途中经过2km长的怪石
坡,便进入冲乎而盆地。冲乎而乡是布尔津县人口最集中的一个行政乡,总人口有12800
余人,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87%。“冲乎尔”是哈萨克语,意为“山间盆地”,在盆地中
央,布尔津河穿流而过。在布尔津河古老的冲积平原上是肥沃广阔的士地,河的两岸
树林密布、杂草丛生,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冲乎尔人民在此耕种土地、放牧牛羊,过
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据老人们讲,在很早以前冲乎乡本是一片平原,布尔津河冲乎
尔段水流又大又急。不知何时河里来了一头名叫哈龙的怪兽,哈龙每年都向村民们索
要马牛、羊、及各种粮食作为祭品。稍不如意,哈龙便大发雷霆,顿时山洪暴发,泥
石滚滚,洪水冲毁房屋和土地,卷走牲畜和树木。村民们深受其害纷纷逃离外迁。后
来,这里来了一位名叫孔吐汗的女巫师,看到哈龙在此作怪祸 害民众,大怒之下,
顿化拐杖作利剑,与哈龙怪兽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分胜负直战地天崩地陷、昏天
黑地。冲乎尔盆地就是地陷而成的,而怪石坡则从地底升起,据说岩石的条条裂纹都 
是当时女巫师的剑气所劈,后来,双方都筋疲力尽,只好暂时作罢。女巫师孔吐汗夜
晚梦中得知天神启示,说哈龙王是天上仙河中的一只老鼠,如今偷下人间作怪,想要
打败哈龙,只要切断哈龙的精力之源黑泉即可。女巫师醒来后,立即按照神的启示寻
找黑泉,终于在五天后找到了黑泉。女巫王运用自己的法力改变泉水的颜色,并在泉
中加入了毒药。然后女巫师又向哈龙挑战,大战三天后终于斩杀了哈龙怪兽。自此以
后,河水风平浪静,村民们也陆续回到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自冲乎而
乡与喀纳斯岔路口前行约3.5km,将穿过一个名叫孔吐汗的村庄,据说这就是女巫师最
后杀死怪兽哈龙的地方,继续前行6.5km 到盘山道脚下,将跨过一条小溪流,这就是
传说中的黑泉(哈语为:哈拉布拉克),当然泉水的颜色永远不再是黑色的了。
海流滩
翻过长为5km的黑泉达板,即进入了海流滩草原。这里南距布尔津县约80多km ,
面积约有147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为1200米,是布尔津县主要的牧业夏牧场之一。夏
季到来之际,草原上绿荫似毯、野花烂漫、牛羊成群、毡房点点。蓝天与草原相映相
融,一派宽坦荡的草原风光。海流滩蒙古语称“哈路特”,意思是白鸟聚集的地方。传
说在很久以前,海流滩水草要比现在丰美的多,吸引了大量的天鹅在此停留。天鹅洁
白的羽毛,优雅的体态,深得牧民们的喜爱,被牧民们视为神鸟。他们认为这里之所
以水草丰美、六畜兴旺,全是得力与神鸟的保佑。与海滩一山之隔有一片草原叫白碱
滩,那里住着另外一支部落,听说海流滩有神鸟,便起了偷猎之心,当时海流滩部落
的首领叫巴尔勒拜,他察觉了白碱滩的偷猎行动,便组织牧民们全力保护神鸟免受害,
双方由此而发生了多次战斗,互有死伤,但终于保住了神鸟未被猎走,而巴尔勒拜在
最后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不治而亡。他临死前,要求亲人们把葬在一座名叫白格托
别的小山包(刚进海流滩不远路左边的一座园形小山包)顶上,他说:他死后也要每
天看到神鸟优雅的身姿,听到神鸟动听的歌声。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海流滩的水草都
少多了,天鹅也就飞走了,听说白格托别山每年都在升高,想是巴尔勒拜希望站得更
高以寻找他心目中的神鸟吧。现在草原上的牧民只要在海流滩上举行赛马活动,都以
白格托别为起点,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快马加鞭追上逝去的神鸟也说不定。
嘉登峪 
自铁尔萨汗前行2km,翻越海拔2000余米的吐鲁番拜山梁(此地盛产狐狸,也是
布尔津至喀纳斯沿途海拔最高的地方),走下5km达板,跨过毕留提小溪(此溪中的石
头常被当地牧民选作上好磨刀石,毕留提提蒙语意为磨刀石),继续前行13km便到达
海拔1600m的嘉登峪。
嘉登峪蒙语意为“嘉登的房子”嘉登是400多年前一位蒙古猎人的名字,传说嘉登是一位非常神秘的猎人,很少有人发现过他的踪影,但他却能敏锐地发现猎物,每日收获都相当丰富。嘉登一个人跟本吃不了这些猎物。便每天趁夜深人静时将猎物放在临近地区那些老弱病残以及贫苦的牧人毡房前,然后在悄悄地离去。牧人们早晨起来,便会发现毡房前的各种猎物,大家都知道是嘉登送过来的,却无从找寻嘉登以示谢意,人们都希望能见到嘉登一面,也曾组织过几次寻找嘉登的活动,但找遍了方圆几百公里 的山林。却始终未曾见到他的踪影。但每天早晨在毡房门前照 样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猎物,直到50多后的一个早晨,牧人发现毡房前没有摆放任何猎物,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六天,毡房前再未发任何猎物,牧民们预感到嘉登可能出事了,便组织 人员立即寻找。整整找了一个月,牧人在一个山洞前发现了一位已死去多时的白发白须的老人身旁放着狩猎的工具。牧人们揣测这就是嘉登。进到山洞里。人们发现山洞里除了一些兽皮和炊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牧人们感念嘉登的恩情,把他抬在深山里一个隐秘而又风景秀丽的地方埋了起来,并在坟墓上为嘉登盖了一间木头房子。以让嘉登死后能住的好一些,从此一后,牧人们每年都在当年发现嘉登的那个日子去嘉登的房前祭祀,祈求嘉登能保佑牧人们平安,牧人们说,每年都有专人将嘉登的房子维修一新,以让嘉登永远都住在新房子里。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因为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发现嘉登的房子在那里。
喀纳斯核心景区
所谓南有九寨北有喀纳斯,我们将要进入的就是附有神的后花园之称的美丽而神
秘的喀纳斯。(一般景区有区间车 车内有讲解)

白桦林
从嘉登峪出发,沿着6km长的博达莫音(蒙语为骆驼脖子,意指这一段弯曲的河
道形如骆驼弯曲的脖子)继续前行14km后,便到达阿沙布拉克(哈语:矮松泉),跨
过小桥便进入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自此前行约3km,路过边境检查站最强主母,跨过喀纳
斯大桥便到达白桦林景区,这里平圴海拔1350m,是一片生长在冰碛石上的西伯利亚白桦纯林,总面积为2.5km2,在白桦林中,仅仅混生着极少量的云杉和欧洲山扬。
西伯利亚白桦林与落叶松构成了寒温带山地落叶林的主体,是阿尔泰山分布较多的森林群系,而白桦特别喜欢在湿润的环境里生长,抗寒性极强凌慕华。白桦寿命一般在150年—250年,单株可达300年以上。林木一般高为25—30m,最高可达40m 以上,林木胸径一般为30—40cm,最粗的可达60cm左右,这里的白桦树平均树龄都在150年以上,可说是一片成熟的白桦林,树干挺拔,通直圆润,棵棵桦树紧挨着生长,森林的密度达到了80%以上。白桦林依山傍水,是喀纳斯河谷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形和气候都非常适宜白桦林的生长,因此桦林枝繁叶茂,一派生机。林下茅草、苔草等杂草丛生;芍药、低头葱等野花遍地;林间穿行着棕熊、马鹿、雪豹和、狼等野生动物;枝上栖息着雷鸟、雪鸡等各种飞禽。夏季,白桦林峻峭挺拔,皮色光滑洁白,枝叶遮天蔽日,下垂的枝条飘逸如仙,色彩变化鲜明,被人赞为林中少女。穿行林中,茫茫的白桦林海与喀纳斯河呼啸的河水相映,滔滔水声与阵阵林涛融为一体,协奏出一首美妙的乐章。即能俯视喀纳斯河谷的风光,桑中在林中忘怀地呼吸大自然洁净的空气,而秋季白桦树随着气温的下降,树叶山绿变黄变红,此时的桦林犹如苍潭青山之中的一颗红宝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即使到了冬季树叶尽都落地扫根,白桦依然挺立的枝干 还坚持在寒风萧瑟中体现着人格的顽强。

卧龙湾
从白桦林中走过约1km的林中道路窃欲无罪,即到达卧龙湾,卧龙面积6.5km,它是一段喀
纳斯河在此长期冲刷河岸而形成的宽阔河湾。河流至此,流速减缓,水面柔波浮动、
碧蓝洁净、清澈透明,山顶零星积雪、波光粼粼。河岸南临面桦林,东为前往喀纳斯
的道路。两为雄伟的波勒巴贷山,山顶零星积雪,山坡针阔叶森林密布。北为一片面
积为3.6km2的绿色太草坪,在河湾中心,一座龙形小鸟静卧其中,岛上树木林立、杂
草丛生。传说在远古时期,卧龙湾里盘踞着一条似龙非龙的河怪,长年在此兴风作浪、
吞云吐雾。凡在动物此自经过,皆会成为河怪的口中之食,不久以后,这里就变成了
鸟兽绝迹、游鱼奔逃、草木枯萎、鲜花凋谢的凄惨的景象。天神查知此事后急忙禀报
天帝,天帝震怒,责成西海龙王收处长此怪。龙王大发龙威,运用法力将河怪冻僵在
河湾之中,并在其上种植各类花草树林予以镇压。自此之后,卧龙湾又恢复了昔日的
美丽。
月亮湾
从卧龙湾北行1km,在盘山路上可俯瞰“月亮湾”。这是喀纳斯河的一段“之”字形
河道,全长约4公里,水面平静,河湾的形状就象一轮初升的新月。在河湾之中,两
座小岛犹如两只巨大的脚印。蒙古萨满说,这两座小岛就是当年西海龙王收复河怪所
留下的脚印,目的是踩住河怪的静脉,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但现在的图瓦人普通认为,
这是他们的民族英雄沙尔塔甫汗追赶敌人留下的脚印。他们说1000年前沙尔塔甫汗和
他们的祖先就住 在喀纳斯湖周围,有一年,一个叫阿木尔沙纳的蒙古部落首领带着
3000多人马从蒙古草原往西走,来到喀纳斯时,见为里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便想将
这里据为己有。当时,沙尔塔甫汗是图瓦部落的首领,他身高力大,又极富谋略,率
领他的部落埋伏在图瓦村的树林里,当时阿木尔沙纳来到近前时,图瓦人在沙尔塔 甫
汗的率领下突然冲出,运用弓箭、棍棒和石头,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阿木尔沙纳
的人马死伤惨重。一看情况不妙,阿木尔沙纳率部转身就跑胡俊铭,他们一边跑一边叫着“波
勒巴岱!”(蒙语意思是不行了,坚持不住了).他们跑过月亮湾,翻过卧龙湾西侧的山
峰后继续往西逃跑。而沙尔塔甫汗率部一直把敌人赶出喀纳斯地区100km以外,方才
凯旋而归,从此以后,图瓦就将卧龙湾西侧的山峰叫做“波勒巴岱”山,将月亮湾中
的两座小岛叫做“巴特阿拉尔”(蒙语意为英雄岛)。
(珍珠滩)神仙湾
自月亮湾前行约3km 便到达珍珠滩,这是一片宽敞平坦的河谷,喀纳斯河在这里分为许多细小的河岔,将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切割成了一个个小岛。岛上树林郁郁葱葱,岛下河水缓缓流淌。只要有阳光,不论有风无风,也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里的河水都是波光粼粼,就连树叶也被映得闪闪发光。于是人们就把这片河滩叫做珍珠滩,也有图瓦人说,这里之所以叫做珍珠滩,是因为当年成吉思汗在此游览时,曾不小心把一颗龙眼珍珠掉进河里,这颗珍珠经过700多年的发育,现在已变成了成千上万颗小珍珠隐藏在河底。这些珍珠都非常有灵性,只要有人想企图捞取它们,它们便隐去光泽,藏的不知去向了。有人将这里叫做“鹿角滩”,是取其河岔众多犹如鹿角一般:也有人称这里是“神仙湾,意指这里风景秀丽,应是神仙居留之所。
鸭泽湖
自珍珠滩前行2km即可到达,是由喀纳斯河东岸废弃河段中的洼地形成,呈长形蝶
状。湖泊面积约1.3km,湖周为开阔平缓的沼泽地和草原,湖水平静无波,成群结队的
野鸭、大雁在湖中安闲地游弋,偶尔也有洁白的天鹅在此驻足。从路边远远望去碧绿
的草原环绕着明镜般的湖水,安闲的牛羊在草地上踏花觅草,整个环境显得宁静秀美,
令人赏心悦目。在鸭泽湖西北不远临近河边的草地上,有一个较大的敖包。图瓦人经
常在此开展祭祀活动祈求六畜兴旺、家人平安,据说这个敖包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是当年成吉思汗走后当地的图瓦人所垒,成吉思汗1222年来到喀纳斯后,就将他的蒙
古大军驻扎在鸭泽湖一带。而成吉思汗在蒙古族图瓦人心中几乎相当于神的地位,他
们对成吉思汗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垒设敖包,既寄托对成吉思汗的
崇拜,也有祈求成吉思汗能永保他们及后代子孙一世平安之意。
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现在这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喀纳斯风景区名字的由来
喀纳斯名字的来历。“喀纳斯”的地名有多种解释,曾被解释为图瓦语,“喀纳”
是“哈拉”的转音,原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原为“水”,突厥语民族以
黑色为尊,有至高无上、伟大之意,喀纳斯意为伟大神圣的湖。对“喀纳斯”的解释
我个人最推崇的是“王者之水”。过去喀纳斯叫“哈恩苏”,这是蒙古族图瓦人普遍的
说法。“哈恩”就是“汗”或“可汗”的意思,“苏”就是“水”。翻译成汉语就是“可
汗之水”、“王者之水”。
喀纳斯风景区成因及历史沿革
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
塞湖。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
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
礼,冰川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以它巨大的刨蚀与搬运能力作用于它所经之地。如今喀
纳斯湖一道弯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羊背石景观在喀
纳斯湖周围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
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
月形湖泊。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
到证实。处于在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
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
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
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历史沿革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
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
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
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
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
辖理。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
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
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
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
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
绪三十年(190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民国初年,沿
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
民国3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
境。民国8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
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19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
区域隶哈巴河县。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
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皇帝心仙人,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
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
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闷闷不乐造句,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
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撤销原机
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喀纳斯风景区气候
喀纳斯景区地处欧亚腹地,属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因其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加
之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由于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团通过额尔齐斯河河谷直接进入该区。景区夏季云雾阴雨天
居多,凉爽宜人,冬季又长时间受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环流控制,加之地形复杂,
垂直高度变化大,森林密布,故寒而不剧。景区降水充沛、湿度大,蒸发小,一年中
春秋相连,夏季不明显。
喀纳斯风景区生物
喀纳斯湖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
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
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
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
彩。林中 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
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变换着风
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
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30种,动物39
种,鸟类117种,鱼类5科8种,昆虫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
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喀那斯湖中还生存着一种
被人认为是“湖怪”的稀有鱼类—“大红鱼”。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描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
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喀纳斯湖形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
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
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当年成吉思汗的军
师耶律楚材西行来到喀纳斯,被喀纳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动,遥望着那如珍珠一般散落
在峡谷中变幻莫测的319个湖泊,欣然写道: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
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
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
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
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
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
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
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
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
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
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
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
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
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
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
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
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
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
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
也没有见着。
1985年7月下旬,新疆环保所考察队在喀纳斯湖考察时,发现湖面上出现了一条巨
大的红鱼,仅露出水面鱼头就有小汽车那么大,背上的鱼鳍长约4米,估计体长有10
至15米,而体重最少也有一吨。(1985年8月11日新疆日报)
1986年7月3日上午,新疆电视台喀纳斯专题组一行8 人,在观鱼亭上肉眼看见
了几个黑点在三道湾的湖水中缓慢地蠕动,再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发现是几条大红
鱼。这些大红鱼时而慢慢游动,时而互聚互散,嬉戏水中,最后列队向北游去,令人
赞叹不已(1986年7月12日 阿勒泰报)
1985年7月20日新疆大学生物系和物理系以及部分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考察队在观
鱼亭上发现了湖中的巨型大湖鱼群,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最大的身长在15米以上,他
们连续五天上山观察,每当上午9时多,太阳照到湖面上时,巨型大红鱼就开始浮出
水面,最多一次竟发现有68条之多。(1985年9月15日 新疆日报)
1994年7月28日上午12:00左右,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一行15人登上观
鱼亭玩,当一阵阵蒙蒙细雨过后,他们 同时发现有几个黑点在湖中移动,有人用望远
镜仔细观察,发现长度在3米左右的黑点不停地翻动,在水面上留下几道长长的水纹,
游玩人们高兴地喊起来:真是太有眼了,第一次来到喀纳斯就看到大红鱼了。(1994
年8月25日 阿勒泰报)
不论是关于大红鱼的报道,还是关于湖怪的传说 ,都让人感觉到喀纳斯的神秘而
恐怖。但喀纳斯湖面上的神秘笛声,却让这座美丽的高山湖泊显得柔情万分,引人暇
想,传说在喀纳斯湖上,每到夜深人静、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若在湖边用心倾听张舒扬,
便会听到从那湖泊荡漾的湖面上,传来隐约的优美笛声。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牧
羊青年吹得一口好笛声白礼西。他长得既英俊又勇敢。有一貌美聪明的公主,生有一副嘹亮
悦耳的歌喉,爱上这个吹得一口好笛的牧羊青年,他们像星星依恋明月,一个爱吹牧
笛一个爱唱情歌,这对年轻的恋人都愿与对方结成终身伴侣,但却遭到公主父王的反
对,父王向那青年提出一道道难题,但都没有难住这个青年人。后来父王一看没有办
法,就逼这个青年人能在一天之内徒步绕湖走一圈就把女儿嫁给他,绕喀纳斯绕一圈
有一百多公里路,而且都是茂密悬崖,峰峦起伏那原始森林中各种野兽有很多,但这
位牧羊青年为了忠贞爱情,便一声不响地绕湖走去了。眼看父王拆散他们幸福的自由
恋爱婚姻的目的就要得逞,公主万分焦急,便毅然勇敢地从湖的另一端迎面走上去,
这对真诚相爱的恋人,终于在湖边的密林里相会。从此过上了自由幸福的日子。从那
时以后每当夜深人静时,这对伴侣就来到湖边吹笛歌舞。所以直到今天,当夜深人静
月亮升起时,你若在湖边用心倾听,还可隐约听到喀纳斯湖面上传来那无比优美的笛
声。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
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机时小偷,陈雁升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
白湖之迷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
方公里。由于湖水酷似牛奶,远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纳斯湖后,染
的喀纳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一个迷。
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
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
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
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
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
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
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
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人,其
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白哈巴和阿尔泰的深
山老林中。
五个唯一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额尔齐斯河;
这里是南西伯利亚泰加林在我国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
这里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这里的额尔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三重和弦的人。
21T丝路名企汇致力于打造和推广
新疆具有地理标志性的新疆好物
卖喜欢的东西,遇眼光相似的您!
我是您导游生涯的【车销管家】
请戳。。。。。。

世界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一直在路上等您
期待您的并肩同行
如果您想遇见:1899928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