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远景轿车内蒙古自治区民富区强跨越发展-新华融媒

内蒙古自治区民富区强跨越发展-新华融媒


洪格尔边防派出所干警来到辖区巡边员家中为其62 岁的老额吉(母亲)其其格庆祝母亲节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幽弥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从贫苦走向富裕吉利远景轿车。如今,一个民富、区强、和谐、繁荣的内蒙古,已卓然屹立于祖国北疆。
从农牧业凋敝到“天下粮仓”
内蒙古有广袤的草原和耕地。然而,自治区成立前的10多年里,由于社会动荡,灾害频仍,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牲畜存栏量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减少近半,1947年牲畜仅为931.9万头(只),当年产粮仅18.5亿公斤。农牧民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自治区成立后,实施牧区民主改革、农村土地改革,让牧民有草场,耕者有其田,并提出“千条万条,发展畜牧是第一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降妖罗汉,较早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创造性地制订了牧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婴幼儿奶粉、有机牛奶、常温酸奶……近年来,伊利集团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去年,西川茂伊利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606亿元,居乳业亚洲首位、全球8强。
“农畜产品加工是自治区工业第三大支柱产业,仅排在能源、冶金之后曹植聪慧。”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去年全区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07家邪恶内涵漫画,实现收入近4400亿元。伊利、鄂尔多斯、蒙牛等70个国家驰名品牌,成为内蒙古闪耀的名片。
去年,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36亿头(只),产肉258.9万吨、牛奶734.1万吨,分别是1947年的14倍、47倍、85倍,牛奶、羊肉、细羊毛、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85%的牛奶销往区外,京津地区一半以上的牛羊肉也由内蒙古供应。”郭健说。
内蒙古曾长时间内粮食不能自给官风宝气,仅1969年至1990年,就调入粮食201亿公斤,是全国调粮最多的省份之一。1992年全区产粮突破100亿公斤,首次实现自给有余。进入新世纪后,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278.03亿公斤,是1947年的15倍,人均粮食产量跃居全国第3位。“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超过100亿公斤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九条望实。
“塞外粮仓”、“中国乳都”、“羊绒之乡”、“马铃薯之都”……一个个响亮的称号,彰显着内蒙古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如今,内蒙古已形成以粮油、乳制品、羊绒、肉类产业为支柱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格局,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28.7亿元,比1947年增长49.7倍。
从油灯篝火到国家能源基地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但在1947年,全区仅有4家小煤矿,年产量仅35万吨,宝贵的资源沉睡在地下。
去年,内蒙古的原煤产量达到8.38亿吨,约占全国的1/4,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煤矿的特点,是单体规模大,年产能上千万吨的矿很多。再就是技术先进,广泛应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秉军说。
自治区成立前,仅有9家微型发电厂,装机容量不足1万千瓦。当时,电灯是少数富人权贵才用得上的奢侈品,百姓夜里只能点油灯或燃篝火照明。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煤炭和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去年底,全区电力装机已达1.1亿多千瓦,居全国首位。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达到3192万千瓦德贾明哈,约占全区电力装机的29%,领跑全国。
内蒙古“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梦想,也成为现实。2013年以来,国家已建设5条以内蒙古为起点的特高压输电通道,总输电能力4000多万千瓦,接近两座三峡水电站的供电能力。王秉军说:“目前,内蒙古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主力基地赵宗歧,去年对外输电1357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内蒙古还抓住国家推进石油替代战略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产业,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2002年以来,伊泰集团联合中科院专家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制油技术和高效催化剂。依托相关技术兴建的16万吨/年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已平稳运行多年,新建的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示范项目已经试产,200万吨/年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正在建设。
2008年浦北天天网,神华集团兴建的全球首条百万吨煤直接制油示范生产线试产成功,目前正推进第二、第三条生产线的建设计划;2014年,汇能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试产成功,后续工程正在建设……一批国家级煤制油、煤制气示范项目落户内蒙古,为推进我国煤炭清洁利用作出了贡献。
从手工作坊到“中国云谷”
自治区成立之初,只有1家小纺织厂和一些铁器、毛皮、粮油、酿酒等作坊,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连布匹、火柴、铁钉等日常用品都生产不了,是全国工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70年来,内蒙古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雏菊三原色。“一五”时期,包钢等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拉开了内蒙古工业大发展的帷幕许耀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内蒙古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确立了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跳出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老发展格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鸦天狗卡布都,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经济实现质效齐升。
百度、阿里巴巴、搜狐、腾讯、网易、上海证券交易所……2015年以来,先后有60多家网络巨头和政府机构、企业入驻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全国性数据中心。
内蒙古抓住入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作为地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谢语恩,引入电信、联通、移动、中兴、华为、曙光等企业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
高端显示屏、蓝宝石及下游加工产品、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品、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燃料、光伏材料和组件……“十二五”以来,内蒙古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末,新兴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到20%左右。
去年,内蒙古实现生产总值18633亿元、工业增加值7758.24亿元,分别比1947年增长642倍和6148倍。自治区经济总量已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6位,西部第3位,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6位。
从贫苦走向富裕繁荣
青克乐是乌审旗通史嘎查的牧民,他们家三口人,承包和流转的草场共有7000多亩,养着600多只羊和40多头牛,去年纯收入30多万元。今年夏天惨拜,他开办的牧家乐正式营业,夫妻俩忙得团团转。
“现在政策好,周围的人都在搞发展,我也不能落下。”青克乐喜悦地说黑客青幕山。
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忧居到安居、宜居,从穿暖到追求时尚……70年来,内蒙古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去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7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9元。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官秀昌。
自治区成立之前,内蒙古只有7个城镇有医院,还有少量诊所等机构,缺医少药,鼠疫、结核病、梅毒等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当时,婴儿死亡率超过430‰,有个旗一年仅养活了15个婴儿,孕产妇死亡率为1600/10万,全区人均寿命不足35岁,其中蒙古族群众的平均寿命只有19.6岁,蒙古族人口连年减少,到自治区成立时仅有83.2万人。
自治区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戕害,草原重现人丁兴旺的景象。去年全区平均期望寿命已上升到75.8岁,蒙古族人口增长到458万人,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也实现大幅增长。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内蒙古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区已实现12年义务教育蔡万才,形成了覆盖城乡、层次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体系。去年高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3%和33%以上,相比之下,自治区成立前的人口文盲率接近90%。民族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办学条件处于同级学校的优质水平,各学段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比例均超出其人口所占比例,进入全国前列。
从马车驼队到飞机动车
内蒙古地势狭长,横跨东北、西北、华北,东西距离达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达1700多公里。自治区成立前,公路、铁路很少,人们出行主要靠马和骆驼,运输仰仗马车、驼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
7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去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达到1.17万公里,贯穿自治区东西部的大通道以及14条出区高速公路、16条出区一级公路全部建成。
自治区成立时,铁路设施异常落后。全区仅有8条互不连接、运输能力极低的铁路,总里程为1839公里,其中只有1557公里能正常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内蒙古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一五”时期国家新建的8条干线铁路中,有两条位于内蒙古境内,全区铁路自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至去年底,全区铁路营运里程已达到1.37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仅2017年,全区铁路的建设里程就达到4100公里,其中高铁线路800公里。目前潘严,呼和浩特到张家口的全区首条高铁客运专线正进行联调联试,标志着内蒙古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内蒙古民航事业起步晚,1958年才正式运营第一条固定航线。进入新世纪,全区民航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去年底,全区民用机场已达24个,实现了12个盟市民用运输机场全覆盖,其中阿拉善盟还成为全国首个县县通航的通勤航空试点地区。
目前,内蒙古已形成贯通全区、连接国内外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为地区发展提供着物流保障。
交通设施进步,也带动了内蒙古城镇化水平提高贝尔妹。70年前,内蒙古的城镇人口不足70万人,约占全区人口的12.2%,当时城市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小,布局混乱,全区仅有一座小供水厂,城镇里的混凝土道路仅5.8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
自治区成立后,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市旧貌换新颜,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全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达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