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疾病缠身,我依然不会舍弃你,
我最爱的指挥事业。
能倒在指挥台上向延红,陆盈盈
这是我一生中最浪漫的事石井萌萌果。
岁月更迭,不改初心四女奇缘。”
出生于1929年的郑小瑛先生
一头银发却精神矍铄
坚定地走向《经典咏流传》的指挥台
再一次举起她一生最爱的指挥棒
演奏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尘世之歌》
第三乐章《青春》
就像过去60年来每一次站上指挥台一样
89岁的她依然激情澎湃、光彩照人
令全场观众沉醉不已
郑小瑛先生是我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
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她的音乐青春始于19岁
在少数民族地区采风
让她明白“音乐来自于人民”
30岁那年则是她难忘的青春的开始
她被送至苏联学习歌剧交响乐指挥
在莫斯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音乐剧院
她第一次指挥歌剧
演出意大利歌剧《托斯卡》
也是中国指挥家
首次在外国的歌剧舞台上执棒
经历系统训练
郑小瑛先生学成归国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
首位系统学习歌剧指挥艺术的指挥家
她带回国外先进的歌剧排练流程
创立“歌剧车间”排练模式
为国内歌剧界带来一股清流
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延续了她的青春
1989年乌桕大蚕蛾,郑小瑛先生年届60
这一年,中国历史上
第一支不计报酬的志愿者
“爱乐女”室内乐团成立了
“爱乐女”的第一张合影
定格了她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爱乐女”室内乐团由郑小瑛先生与
原中央乐团首席大提琴司徒志文先生
原总政歌剧团首席小提琴朱丽先生
联合发起
在那个交通、通讯极其不便的年代
她们的演出没有任何报酬
甚至只有地下室可以排练
但在郑小瑛先生们的带领下
却义无反顾地坚持
把中外经典音乐送到孩子们中间去
在大学、中学校园里
从校园到矿山到大型厂矿企业
可以说高进忠,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就有“爱乐女”的身影
她们一次又一次登上舞台
用300多场演出传承中外经典音乐
“爱乐女”们的坚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她们到德国参与演出
在联合国第四届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大会
向世界奏响《女性风采进行曲》
当时首山新浪博客,这支室内乐团扩充了女性管乐手
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女子交响乐团亮了相
然而郑小瑛先生的音乐青春
并没有止步于此
1996年潘宏伟,她创立中国首家民办乐团
厦门爱乐乐团
新事业正处上升期时
1997年,她被查出患了直肠癌
已近古稀身患癌症
她非但没有放弃
更是拼全力抗击命运
第二年就应邀去组建了
中国首家民办公助职业交响乐团
在短短15年里
带领这个从无到有的乐团
“扎根厦门,面向全国超新星闪光人,走向世界”
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此外步小熙,她还开创“郑小瑛模式”
在每场歌剧演出前
用二十分钟的讲座引导人们赏析音乐艺术
并坚持奔走在全国各地做
交响乐歌剧艺术分享会
年近90
耄耋之年的郑小瑛先生并没有停下步伐
在过去4年里
她继续在国内外举办音乐会和音乐
讲座130多场
将她坚持推广多年的刘湲作曲的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又带到了澳大利亚
完成了她“土楼环球行”的梦想
在12个国家上演71场
创下了我国交响乐作品上演的最高纪录
更坚定了她“洋为中用”的信心
此次演出的《尘世之歌》
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马勒
读中国唐诗有感而创作的
用德文演唱的经典之作
正是“中为洋用”的经典代表作
而郑小瑛先生在83岁高龄时
将这部体现了“中为洋用”的交响曲
又用中文译配呈现在中国的舞台上
体现了“洋为中用”
东方人可能被莎士比亚感动
西方人也可能会被李白感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也因互鉴而丰富
中国传统经典与音乐的结合
打开了文化传播的大门
对于郑小瑛先生来说
与我们的人民共享美好的音乐
是她生活的目的
也是她的人生
经典音乐启发人们的智慧
启迪人们去正确地理解历史
“伟大的作品来自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伟大的作品吉祥安坤丸。”
CCTV-1综合频道
大型文化节目
《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