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灵斗师兰陵王高长恭因何遭受皇帝的猜忌?又为何将这杯毒酒一饮而尽?-东方蕴味

兰陵王高长恭因何遭受皇帝的猜忌?又为何将这杯毒酒一饮而尽?-东方蕴味

“美男猛将”兰陵王高长恭
徐麦涵
(续上集)
河清元年(565年)三月,有彗星出现。四月,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新皇帝出现。武成帝高湛为了"应天象",于四月二十四日,派太宰段韶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高纬。
高纬,是武成帝高湛的次子,论辈分,是高长恭堂弟。
高纬继位之时,邙山大捷结束仅有五个月的时间,为了拉拢勇猛善战的堂兄高长恭,这位新任皇帝表示关切:"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意思是说,老兄你打仗太拼命了,倘若有个闪失,国家失去栋梁之才,实在是太可惜了。
听到这番话,性情耿直的高长恭颇为感动,急忙表达忠心:"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意思是说,这是我们高氏的家事,不由自主想要尽力拼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皇帝才可以把"天下事"称为"家事",高长恭此言,令高纬很是不爽:这位老兄莫非有了篡位之心,起码也是一个僭越的罪过。
《北齐书?文襄六王》记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史书之上,称高纬为"齐后主",是南北朝有名的昏君,纵情声色、任用奸佞、残害忠臣。
高纬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作高绰唤灵斗师。高绰为人残虐,爱波斯狗,好纵犬咬食祼人。曾有个妇人抱着孩子走在路上,看到高绰等人经过,便躲进草丛里。高绰兽性突发,竟然抢去她的孩子喂波斯狗高静阶。妇人号哭,高绰发怒,又放狗咬食这个妇人。谁知狗竟不肯噬咬,于是,在妇人身上涂抹孩子的血,群狗一拥而上,将她活活撕碎。
后主高纬听说此事,派人抓捕高绰,戴上枷锁,押了过来。眼看大祸临头,高绰吓得面如土色,两条腿抖如筛糠。瞅着哥哥的这番丑态,高纬得意地放声欢笑,随即下诏赦宥。对于哥哥的残虐,高纬很是欣赏,遂问道:"何事最乐?"高绰答复:"把蝎子与蛆虫放在一起,观看它们蜇扑翻滚,最有意思。"后主高纬听罢,连夜逼索蝎子一斗,宫中之人搜寻到天亮,只捉了二三升。高纬命人抬来一个浴斛,先把蝎子放入,再让人脱光衣服,祼卧其中,近千只蝎子拼命蜇扑,裸人"号叫宛转"。 高纬凑前观看陈民亮,高兴得大笑不止,对高绰说:"如此快乐之事,为何不早些乘驿马奏上?"自此,高绰颇受高纬宠信,授任大将军,早晚一同嬉戏。
眼见后主高纬如此残暴,高长恭深悔当初失言。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再难追回。不过,此际北齐正处于多事之秋,北周、南陈磨刀霍霍,契丹与突厥也在虎视眈眈,尚需高长恭这样的勇猛战将。后主高纬把猜忌,暂时压在心底。
史书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北齐书?文襄六王》)
这样说来,高长恭的为将之道,堪比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相传,霍去病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匈奴,战绩赫赫于海丹,汉武帝赏赐美酒一坛。霍去病不愿独享世无良猫,遂将美酒倒入一眼泉中,与众将士开怀畅饮。这个典故,正是甘肃省酒泉市的名称来源之一。
史书还记载:"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意思是说,北齐武成帝高湛论功行赏,命令贾护搜罗二十名美女史大佗,赏赐给高长恭。皇帝的好意,当然不能拒绝,不过铃木奈奈,高长恭只是领受了其中的一人。其为人谦逊与自律,由此可见一斑。

兰陵王陵墓的塑像
然而,自从遭到后主高纬的猜忌,高长恭性情大变。
邙山大捷之后,高长恭历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长官。在任期间,"颇受财货",竟然贪心大起,学会了聚敛钱财。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高长恭担任太尉。太尉,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长。
二月,艾佳妮北周军队寇掠北齐边境,后主高纬派遣左丞相段韶、右丞相斛律光与太尉兰陵王高长恭一同抵御。三月底,北齐军队抵达西部边境,攻克柏谷城天险,置戍后凯旋。
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遣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六月井出有治,段韶包围定阳城,但定阳城主帅开府仪同杨范闭城固守,段韶军未能攻下。段韶登山观看城中的情势,之后便纵兵猛攻。七月,夺取外城,斩获许多敌军首级。这时段韶突然在军中病倒,由于内城还未攻下,他对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深涧,没有退路,只有东南一处可以与外面沟通。贼如果突围,必须走东南这条路,我们挑选精兵把守,自然可以捉住逃敌。"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周军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杨范两手反绑投降,其众全被俘虏。
八月,段韶因病去世。北齐赖以征战天下的巨鼎,折去了一足。
武平三年(572年),北周施用反间计,使得北齐后主高纬猜忌斛律光,将其刺杀,并且诛灭满门。北齐赖以征战天下的巨鼎,又折去了一足。
出生入死的猛将陆续凋零,高长恭满心悲凉蔡念慈,却又为了高氏天下,勉力支撑。
史书记载:"(高长恭)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北齐书?文襄六王》)
擅长指挥作战的毛泽东,未把秦皇汉武放在眼中,却对高长恭大加赞赏。毛泽东曾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说过:"南北朝的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也是年轻人,他很会打仗,很勇敢。"
此时的高长恭,一边是功勋卓著,一边却愈加贪腐,并且恬不知耻地四处炫耀自己的骄奢淫逸。
然而,对于属下将士,高长恭依然宽容。
当年,高长恭主政瀛州,行参军阳士深写了一封举报信,揭发高长恭的贪赃之事,导致高长恭被免除官职,责令闭门思过。后为,讨伐定阳之时,高长恭为帅,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常常愁眉不展,每夜辗转难眠。高长恭听闻此事,轻声叹道:"我本无报复之意,士深何苦如此忧心。"于是,找了个小小的过失,仅对阳士深处以杖责二十的薄惩,从此使他安心。
定阳之战,段韶病重,高长恭代其统率军队,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他的亲信相愿私下问道:"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待遇本已优厚超级黑锅系统,为何还要如此贪残呢?"高长恭怔怔地看着他,久久沉默无言。相愿继续问道:"是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无影无踪造句,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猜忌,而要自毁名节呢?"这番话触动了高长恭的内心,长叹一声,答道:"然。"意思说,正是如此呀!
想来,喜读诗书的高长恭必是从《史记》之中,汲取了西汉开国功臣萧何的自保之策丁明山。汉高祖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陆续翦除功臣名将,臧荼、张敖、彭越、韩信等先后被废杀,萧何也颇受猜疑。情急之下,逼得萧何设法自污声名,以释皇帝之疑,方才得以善终。
然而,刘邦虽然粗俗,喜欢骂人,心底却有一番清晰见地,远非昏庸的高纬可比。
相愿劝道:"朝廷既然猜忌于您,贪腐骄奢之事更容易被当成把柄,您的这番苦心,恐怕不能躲避灾祸,反而招惹灾祸!"高长恭黯然泣下,俯身请教避祸安身之计。相愿说道:"您此前已有功勋,此次又获大捷爽子砍人,声望实在过高了,最好假托有病,归家休养,千万莫要再管国家政事!"
其实,高长恭何尝不知明哲保身,何尝不愿激流勇退,只是深陷其中,早就身不由己了。
知易而行难,世事莫不如此!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北周派遣使臣前来,双方议和。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危机缓和了,后主高纬的猜忌渐渐变成了杀机。
五月,北齐开府仪同三司尉破胡、长孙洪略等与南陈将领吴明彻战于吕梁南,惨遭失败,破胡逃脱松原夏海,洪略战死,遂陷秦、泾二州。随后,吴明彻挥师挺进,夺占北齐的和、合二州。
此时,闭门在家的高长恭深恐自己再被征召彭小盛,重陷是非之中,叹息说道:"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自此,"有疾不疗"。(《北齐书?文襄六王》)
这番消极态度,怎么逃得过后主高纬的耳目?
不久,后主高纬派遣徐之范慰问高长恭,顺便带来了一壶毒酒,殷勤劝饮。
高长恭接过毒酒,转身向自己的王妃郑氏说道:"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意思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何曾辜负皇帝,竟要赐我毒酒!
天真的郑王妃劝说:"您为何不求见皇上,当面向他解释呢?"
高长恭无奈笑道:"事到如今,皇上怎肯见我!"随即,将毒酒一饮而尽。
临死之前,高长恭命人取来历年积攒的"千金债券",一把火烛,全部焚毁。
这一年,兰陵王高长恭年仅三十三岁。
北齐赖以征战天下的巨鼎,折去了最后一足。
此后,北齐国势日益衰颓,四年之后,被宿敌北周攻灭。
北齐时期,《兰陵王入阵曲》伴有吟唱和简单戏剧表演,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属于军队武乐,是中古文艺代表性作品之一。后传入民间黄华珠,流传广泛。到隋朝时期,被列入宫廷曲目。中唐时期,渐渐娱乐化,失去武乐色彩,成为"软舞"。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声",下诏禁演,在国内渐渐失传。
唐朝之时,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日本遣唐使将《兰陵王入阵曲》等传入日本国内。公元749年谢欣怡,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此舞在日本民间流传更广了。
如今,流传于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为一人独舞。表演时,手持短棒的兰陵王,头戴怪兽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在类似于中国古典乐器的齐鼓、羯鼓、钲、筚篥、笙的伴奏下缓缓移步,整个舞乐显得苍凉、缓慢和沉幽,却没有了战场上的紧张和激越的节奏。

日本《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已非当时的韵律,兰陵王高长恭也有着令人叹息的解读。
历史之上,与段韶、斛律光的名将地位得到来自唐、宋两朝朝廷官方的认可不同,高长恭并未获得这种配享入祀的待遇,其形象宣传主要依靠《兰陵入阵曲》为载体而进行。
或许,这样的结局与他后期自毁名节、消极避世有关。明哲保身与名留青史,往往是个两难的选择!
如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的兰陵王墓,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通有名的"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伫立墓前,迎送着夏雨冬雪。

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
碑额之上,六行大字清晰可辨,正是兰陵王高长恭的弟弟安德王高延宗的《经墓兴感诗》。
高皇第五子太尉公安德王经墓兴感
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
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
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
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
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
写于:2018年5月
作者简介:徐麦涵,1989年6月出生范元成,内蒙古包头人。南昌大学宗教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在读,内蒙古道教协会副会长、包头市道教协会会长、包头市南龙王庙住持,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大鼓)传承人、包头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东河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是对我们探寻与记录的最大支持!
如愿阅读更多文章,敬请关注“东方蕴味”微信公众号:

扫扫二维码或长按指纹,关注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