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砰3金手指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一溪寒冷自生烟

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一溪寒冷自生烟

来源:叙拉古之惑

1985年,美国人迈可?考尔斯(Gardner Milk Cowles)出版了一本回忆录,题名《迈可回顾》(Milk Looks Back),其中写到,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 Lewis Willkie)访问重庆时,宋美龄曾与之有过"风流韵事",蒋介石发觉后,气愤地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由于考尔斯是威尔基当年访华时的随员,因此,上述情节很容易取信于人。1986年,香港《九十年代》杂志10月号译载了考尔斯的有关回忆。1995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其后,李敖又单独署名,写作《宋美龄偷洋人养洋汉》、《蒋介石捉奸记》、《宋美龄和谁通奸》等文,陆续发表于《万岁评论丛书》、《真相丛书》、《乌鸦评论》、《李敖电子报》、《礼敖大全集》等处。近年来,大陆出版的某些图书、刊物以及网站,也都乐于传播此说,竞相宣扬。某著名编剧甚至写到了电视剧剧本中。
如果是里巷儿女之间的偷情,并不值得重视,但是,事情发生在中美两国的三个重要历史人物之间,又经过上述出版物的渲染,就不得不认真加以考察了。
考尔斯细致、生动的回忆
为了考察方便,并利于读者思考、判断,笔者不得不首先引述考尔斯的有关回忆。《迈可回顾》一书写道:
我们旅程的下一站是中国。宋子文--蒋介石夫人的哥哥的那栋现代化的豪华巨宅,是我们在重庆六天的总部。
六天的活动相当紧凑,有威尔基和蒋介石委员长--国民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数次长谈;有政府官员的拜会活动;还有委员长和夫人每晚的酒宴。其中,夫人的仪态和风度,令我和温德尔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
有一晚在重庆,委员长为我们设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在一些欢迎的致词之后,委员长、夫人和威尔基形成了一个接待组。大约一小时后,正当我与宾客打成一片时,一位中国副官告诉我,温德尔找我。
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十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
我像站岗似地钉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刻慌乱地提出一连串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一小时后,他突然拍掌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由我的副手送返宋家。
我不知道温德尔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巨大的嘈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三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把自动步枪。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礼仪结束后他问。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啪嗒砰3金手指,我也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穿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遍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人的确不在屋里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都没扔下就走了。
我真的害怕了,我见到温德尔站在一排射击手前的幻影。由于无法入眠,我起身独饮,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清晨四点,出现了一个快活的威尔基,自傲如刚与女友共度一夜美好之后的大学生。一幕幕地叙述完发生在他和夫人之间的事后,他愉快地表示已邀请夫人同返华盛顿。我怒不可遏地说:"温德尔,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我列举一切的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我完全同意蒋夫人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丽、聪明和性感的女人之一。我也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重庆的报业圈已经有足够多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了。我说:"你在这里代表了美国总统;你还希望竞选下届总统梁诗冉。"我还表示届时他的太太和儿子可能会到机场接他,夫人的出现将造成相当尴尬的场面。威尔基听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我八点醒来时,威尔基已在用早餐,我们各吃各的,半句话没说。九点钟他有一个演讲。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他转身对我说:"迈可,我要你去见夫人,告诉她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
"那里可以找到她?"我问。他腼腆地说:"在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她有一个公寓。那是她引以为傲的慈善机构。"
大约十一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的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温德尔不能随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说,这是非常不智的。"
在我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地抓了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考尔斯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里斯论坛报》(Minneapolis Tribune)和爱荷华州《狄盟市注册报》(DesMoines Register)记者,后来创办《展望》(Look)周刊,应该说,他的这段故事写得很细致、很生动,但是,这实在是一个破绽百出,编造得非常荒唐,非常拙劣的故事。
威尔基在重庆的日程足证考尔斯"回忆"之谬
威尔基于10月2日由成都到达重庆,7日下午离开重庆,飞赴西安,其间行程斑斑可考。为了以确凿的证据揭露考尔斯所编"绯闻"的荒唐,笔者现依据当时重庆《大公报》的报导及相关档案,将威尔基与考尔斯在重庆的活动排列于下:
10月2日,威尔基等一行于下午3时46分,由成都抵达重庆。旋即驱车入城参观市容。6时许至旅邸休息。
10月3日,上午9时起,在美国大使高斯陪同下,威尔基偕其随员考尔斯(当时翻译为高而思)、白纳斯、鲍培,陆续拜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秉常、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军委会总参谋长何应钦。
10时40分,拜会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谈至11时15分。
11时3刻,威尔基、考尔斯、白纳斯、鲍培赴国民政府,拜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2时,林森设宴招待威尔基。出席者有居正、于右任、孔祥熙、美国大使高斯、考尔斯、白纳斯、梅森少校、皮耳少校等邹智文。
下午3时半,威尔基参观中央训练团,发表演说极盗者百度云,长达一小时余。
5时至6时,美国大使高斯假座重庆嘉陵宾馆举行茶会,招待威尔基你行我素,到场有孙科、于右任等中外来宾三百余人。6时许散会。
晚8时,蒋介石及宋美龄假军委会礼堂设宴欢迎威尔基。参加者有威尔基及其随员考尔斯、白纳斯、梅森少校、皮耳少校、美国大使高斯、史迪威将军、陈纳德司令、苏联大使潘友新、英国大使薛穆及澳、荷、捷克等国外交使节与夫人。中国方面参加者有宋庆龄、孔祥熙夫妇、孙科夫妇、居正、于右任、王宠惠、吴铁城、冯玉祥、何应钦等多人。
10月4日晨,威尔基由翁文灏陪同,参观重庆工厂。中午,翁在中央造纸厂设宴招待。下午,威尔基返城。
同日下午4时,宋美龄以美国联合援华委员会名誉会长名义假外交部举行茶会,欢迎美国总统代表、美国援华会名誉会长威尔基。出席宋庆龄、孔祥熙、孙科、史迪威及威尔基随员考尔斯、白纳斯、皮耳海军少校、梅森陆军少校及中外记者百余人。威尔基首先参观儿童保育院及抗属工厂作品展览,宋美龄为之"一一加以说明"。参观后,茶会开始,由儿童保育院儿童表演歌舞及合唱。进茶点后,宋美龄致欢迎词,威尔基作答。6时散会。
晚,蒋介石与威尔基长谈3小时半,宋美龄任翻译。
1月5日,上午9时,威尔基由顾毓琇陪同,参观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及南开中学。12时返城,参加教育部长陈立夫举行的宴会。下午至晚间,蒋介石、宋美龄继续与威尔基晤谈。同日,受到威尔基接见的还有史迪威、胡霖、张伯苓、周恩来等人。
10月6日,上午9时,威尔基由俞大维陪同,参观兵工厂。
中午,何应钦在军委会设宴招待威尔基。午后四时,中美、中英、中苏、中法文化协会等18个团体在嘉陵宾馆举行联合茶会,欢迎威尔基一行。到场有美国大使高斯、苏联大使潘友新及王世杰、冯玉祥等三百余人,由吴铁城致欢迎词。
5时50分,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访问威尔基。
午后7时,孔祥熙以行政院副院长及中美文化协会主席的身份在重庆范庄私邸设宴招待威尔基,宋美龄、宋庆龄、孙科、周恩来、邓颖超、冯玉祥等及美国大使高斯、史迪威、陈纳德,威尔基的随员白纳斯、皮尔、梅森等一百余人参加。席设范庄草坪,所用为"新生活自助餐"。
10月7日晨,蒋介石、宋美龄共同接见威尔基,同进早餐。
9时,威尔基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发表谈话,并回答提问。
10时,威尔基由董显光陪同,参观妇女指导委员会,宋美龄出面招待,导往各办公室参观。至11时结束。
下午4时半,由重庆飞抵西安。
综观上述日程,可见整个威尔基访渝期间,由蒋介石主持,宋美龄参加的欢迎宴会只有10月3日晚一次。这次,威尔基和考尔斯都参加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次宴会,而不是考尔斯回忆中所说的会后还需要回到宋宅补进"晚餐"的"招待会"。会后也不如考尔斯所述,客人们分散谈话,以致威尔基可以乘机和宋美龄相约,溜出去偷情。关于宴后情况,重庆《大公报》报道说:宴毕,由中央广播电台表演国乐。"音乐节目进行时,威氏倾耳细听,极为注意。每一节目奏毕时,威氏即向蒋夫人询问甚久,蒋夫人则详加解释。""全部音乐节目完毕,威氏即登台参观乐器。各大使亦继其后。威氏对每一种乐器均详加研究,蒋夫人以极愉快之情逐予解说。蒋夫人并亲抚古琴以示威氏,威氏叹为观止。""十时半许,一夕盛会尽欢而散。"这其间,有威尔基与宋美龄调情、相约、出溜的机会吗?
重要的是,威尔基来华前和宋美龄从未谋面,到重庆后,3日中午,和蒋氏夫妇仅有35分钟的谈话。晚宴时,威尔基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怎么可能迅速升温,达到互相默契,外出偷情的高热度呢?
人的记忆常常不很准确。是不是事情发生在其他日子,考尔斯的回忆发生部分误差了呢?也不是。
4日。这一天,宋美龄为威尔基举行欢迎茶会,考尔斯是到会者之一。有无可能,偷情发生在这一天晚上呢?然而,档案记载,当晚,蒋介石与威尔基谈话,宋美龄任翻译。双方长谈三小时半,不可能发生威尔基要考尔斯掩护,自己和宋美龄开溜的事。
5日。根据档案记载,蒋介石、宋美龄与威尔基之间的谈话自下午5时15分起至8时15分止,地点在重庆九龙坡蒋介石官邸。谈话后,同至曾家岩进晚餐,饭后继续谈话,宋美龄始终在场,也不可能发生和威尔基共同开溜之事。
6日。孔祥熙在私邸草坪设宴欢迎威尔基。此次宴会取"自助餐"形式郑奇松,有点儿像考尔斯回忆所述的"招待会"了,然而,这次宴会,蒋介石并未参加,考尔斯也未出席,自然衫本彩,不可能产生威尔基要考尔斯打掩护,纠缠蒋介石以分散其注意力一类情节。据《大公报》报道,当日的情况是:孔祥熙致欢迎词。8时15分,威尔基致答词,其后即在范庄向中国全国发表演讲词。词毕,继续进餐。餐毕,放映电影。8时许,宴会结束。又据威尔基自述:晚饭吃过之后,他即受宋美龄之邀,一起入室,与宋蔼龄"大聊特聊",一起谈到晚上11点,然后是孔祥熙进来,加入"龙门阵"。这是威尔基等在重庆度过的最后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威尔基等就离开了。
可见,在威尔基停留在重庆的六天中,不可能发生考尔斯"回忆"所述的一类情节。
此外,现存的蒋介石和威尔基之间的谈话记录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根据蒋介石本人的统计,他和威尔基的谈话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之多,分别之前,蒋并友好地向威尔基表示,将来旅顺、大连可由中美共同使用。这种情况也表明,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隔阂。
考尔斯"回忆"的其他明显破绽
考尔斯的"回忆"还有其他不少明显的破绽。
第一,徐砺寒蒋介石举行的"盛大招待会",来宾众多,蒋介石要一一会见、寒暄的高贵来宾也很多。考尔斯只是威尔基的一介随员,怎么可能用"一连串有关中国的问题"缠住蒋介石达"一小时"之久?
第二,蒋介石仅仅在"招待会"上一时不见了威尔基与宋美龄,何以就轻率地断定二人出外偷情陈同山,以致于"盛怒狂奔",率领持枪卫兵冲进威尔基住地,亲自搜查?蒋介石手下特务无数,要了解威、宋何在,何须亲自操劳?此类事情,越秘密越好,蒋介石带着卫兵,当着考尔斯的面搜查,一旦果有其事,当场捉出,一个是罗斯福的特使,一个是自己的夫人,蒋介石将何以善其后?
第三,蒋介石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方面的最高军事统帅,又在盛怒中,怎么可能先向考尔斯"一鞠躬"?
第四,威尔基是美国共和党的领袖,罗斯福的特使,考尔斯怎么可能谩骂他:"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第五,宋美龄作为蒋介石夫人,出访美国是件大事,中美双方都需要做很多准备,签证也需要时间,威尔基预定10月9日离华,怎么可能邀请宋美龄"同返华盛顿";宋美龄作为蒋介石夫人,自然懂得她的出访并非小事,数日之内不可能仓促启程,怎么可能在听说不能与威尔基同行之后,就用"长指甲"朝考尔斯的面颊"使劲地抓下去"?
第六,考尔斯对威尔基说:"在重庆的报业圈已经有够多的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了。"威尔基在重庆停留的时日不过6天,即使威、宋之间有什么"风流韵事",报业何从知晓?传播何能如此之快?如此之"足够多"?
以上六条,条条足以证明,考尔斯的"回忆"是编造的,而且编造得极为拙劣、低下。
宋美龄访美并非肇因于威尔基
威尔基于1942年10月14日回到美国。同年11月26日,宋美龄相继抵达,开始了对美国的长达7个多月的访问。此事是否肇因于威尔基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档案记载,邀请宋美龄访美的是罗斯福总统夫妇,1942年8月22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表示他本人及夫人都非常盼望"蒋夫人能即来敝国"。9月16日,罗斯福夫妇再次致电蒋介石,重申这一邀请。这两次邀请都在威尔基访华之前,可见,宋美龄访美,既非肇因于威尔基,也不需要依赖威尔基的力量。
威尔基确曾积极推动宋美龄访美。根据威尔基的回忆《天下一家》(OneWorld)等资料,可知10月5日,威尔基在和宋美龄的谈话中,曾建议宋美龄去美作亲善访问。10月6日晚,威尔基在和孔祥熙谈话时,又说明其理由是:美国人亟需了解亚洲与中国,中国方面有头脑以及有道德力量的人,应该帮助教育美国人。蒋夫人将是最完美的大使,她有极大的能力,会在美国产生极为有效的影响力。他说,凭借蒋夫人的"机智、魔力、一颗大度而体贴的心,高雅美丽的举止与外表,以及炽烈的信念,她正是我们需要的访客"。威尔基回美后,还曾向罗斯福转达过宋美龄希望访美的口信。但是,威尔基的这些举动,都是在执行罗斯福总统的政策和指示。在很长时期内,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漠视中国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威尔基反对日本侵华,对中国友好,积极主张援助中国抗日。1940年,他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主张"应予中国以经济上之援助"。1942年,他多次发表演说,指责日本"以野蛮手段肆意侵略较弱之国家",认为"日本为吾人之敌",而"中国为吾人之友"。他高度评价中国抗战,认为"过去五年来,美国人民甚少能认识中国抗战对于吾人全部文明之重要意义者"。在这些方面,他和罗斯福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宋美龄访美,则一是为了向美国人宣传中国抗战,争取美援袁立七宗罪,二是为
了治病。
抗战爆发后,宋美龄即积极投身对外宣传,特别是对美宣传。她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接见外国记者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抗战。她的宣传受到美国舆论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942年秋,中国抗战还处于艰难时期,自然有进一步争取美国支持的必要。
同时,这一时期,宋美龄的健康状况恶化也迫使她下决心赴美治疗,抗战初期,宋美龄到淞沪前线劳军,突遇日机空袭,宋美龄的座车在匆忙躲闪中倾覆,宋美龄不幸受伤。自此,宋美龄即长期多病。1942年10月下旬,宋美龄的身体状况日差,蒋介石担心宋患有癌症,决定命宋赴美治疗。同月27日,蒋介石日记云:"妻体弱时病,未能发现病因,甚忧。"29日日记云:"妻子体弱神衰,其胃恐有癌,甚可虑也。"30日日记云:"恐妻病癌,心甚不安,决令飞美就医,早为割治。"
可见,宋美龄访美也与她和威尔基之间的所谓"私情"完全无关。
这一阶段,蒋介石、宋美龄之间并无感情危机
如果宋美龄和威尔基之间确有"风流韵事",蒋介石又曾"发怒狂奔",率兵搜查,那末,他们二人之间一定会发生感情危机,但是,现存蒋介石日记(未刊)却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
宋美龄访美启程前,蒋介石依依不舍,愁肠百结。如:
11月2日日记云:"为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惟默祷上帝保佑而已。"
11月17日日记云:"下午与妻到听江亭廊前谈对美总统谈话要领十项后回寓。夫妻依依,甚以明日将别为忧也。"
11月18日日记云:"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铺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换大机……十二时,送妻登机,见其机大……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并愿上帝赐予生育子女,默祷以补吾妻平生之不足也。"
宋美龄启程后,蒋介石倍感惆怅,11月19日日记云:""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
宋美龄抵美后,蒋介石仍然思念不已。如:
11月28日日记云:"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并据医者检查,决无癌症,此心甚慰。"
11月29日日记云:"妻于十八日赴美,临别凄怆,儿女情长,今又获一次经验也。"
12月1日日记云:"本日为余夫妇结婚十五周年纪念日,晨起,先谢上帝保佑与扶掖成全之恩德。接妻祝电。晚,往孔宅大姊处举葡萄酒恭祝余妻康健。"
12月31日日记云:"惟以妻在美不能共同团圆为念。"
1943年2月4日日记云:"今日为旧历除夕,孤身独影,萧条寂寞极矣。"
类似的记载还很多。如果宋美龄与威尔基有私情,蒋介石又确有所觉,他能写得出上述日记吗?
在蒋介石和宋美龄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有过两三次感情危机。例如,1940年10月,宋美龄赴香港养病,曾长期拒绝回渝。次年2月4日,蒋介石日记云:"接妻不返渝之函,乃以夫妻各尽其道覆之。淡泊静宁,毫无所动也。"这段日记表明,蒋宋之间发生了某种矛盾(关于此,笔者有另文分析)庄俊维。而蒋在宋美龄赴美前后的日记表明,二人之间当时不存在任何隔阂。
考尔斯"回忆"的由来与宋美龄在美国所打"诽谤官司"
考尔斯并非威、宋"绯闻"的始作俑者。早在1974年,美国人艾贝尔(TylerAbell)整理、出版的其父皮尔逊日记(DrewPearsonDiaries)的上册中就有记载。该书谈到,威尔基以罗斯福总统特使名义访问重庆时,与蒋夫人有染,蒋委员长盛怒之下,带宪兵到南岸官邸去捉奸,并无所获;威尔基临行去向蒋夫人辞行,闭门二十分钟才出来,等等。考尔斯所述正是皮尔逊日记有关说法的细致化。
皮尔逊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其人文品不佳,专门挖人阴私,曾被罗斯福斥为"习惯造谣的人"。威尔基访华期间他并不在重庆,更与威尔基没有密切关系。其日记始于1949年,止于1959年,所述宋、威之间的风流韵事完全是事隔多年的道听途说,本无多大价值。然而,由于其事具有"商业价值",所以日记出版后,迅速受到注意,被美国的每月书会列为重点推荐书目笑谈广东话。该会当月的书讯在介绍该日记时不仅刊出威尔基与宋美龄的并列照片,而且下题"匆匆的结合"(Ahastyliaison)数字。事为台湾驻纽约新闻处主任陆以正发现,上报台湾新闻局,新闻局不敢再继续上报,但宋美龄已读到了一位好事的美国老太太寄来的书讯,大为震怒,指令陆以正在美国《纽约时报》等十大报纸刊登全页广告辟谣。陆以正经过反复考虑,并经宋美龄同意,先向该书的出版公司交涉,要求更正,遭到拒绝。其后,陆以正即收集证据、证词,代表宋美龄向纽约州最高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出版公司与艾贝尔赔偿宋美龄的名誉损失三百万美元。经过一年多的谈判磋商,出版商最终接受三项条件:一、公开道歉;二、承诺在本书重版时,将诽谤的文字删除;三、律师费由双方各自负担,被告方赔偿起诉方诉状费、送达费、存证信函费等共七百多美元。此三项条件经宋美龄批准。
后来,《皮尔逊日记》上册再未重印,中、下两册则胎死腹中,永未出版以上情况,俱见陆以正所著《微臣无力可回天》一书,台北天下文化书坊2002年4月出版我的长孙皇后,兹不赘述。
考尔斯反复无常
据说,按英美制度,提出诽谤诉讼,原告如为公众人物,有责任提出对方诽谤不能成立的证据。陆以正代表宋美龄控告皮尔逊日记的出版者及编者,就必须设法证明该书所述纯属子虚。
在找寻证据的过程中,陆以正找到了考尔斯(陆书译作柯尔斯)。其情况,陆书写道:
我去见柯尔斯,他没想到事隔三十年。还有人记得他曾在战时到过重庆,相谈甚欢。我问他《皮尔逊日记》所提的故事是否正确,他大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绝对没有!"我说可否请他给我一封信,以当年陪伴威尔基访华记者的身份,说明绝无此事。他马上唤女秘书进来,口授了一封信,签名交给了我。这样豪爽的个性,至今令我难忘。
陆以正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大概也一直没有发现,当年这位保证"绝对没有"此事的"证人"十一年后又在"回忆"中,以当事人的身份,活灵活现地描述了本文一开始引录的那段"风流韵事"。
怎样理解考尔斯的反复无常呢?看来,只能用"商业价值"来解释了。为了吸引读者,考尔斯在写作自己的回忆录时,终于觉得那段"八卦新闻"还是很有用;而且,即使再为台湾方面发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皮尔逊日记》的官司不是七百多美元就了结了吗?
本文摘自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注释从略。
原载台北《传记文学》2003年5月号及《百年潮》2003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中国的穆斯林都是来自哪些教派?
作者: 王子铭 ;来源:历史研习社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的唐朝传入我国,经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回、维吾尔、塔塔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兹别克、东乡、撒拉、保安、塔吉克十个民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全国穆斯林人数逾2300万,占人口1.7%(2010年六普数据)。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教派林立,中东地区教派冲突不断,那么中国的穆斯林都是来自哪些教派?各个教派的发展历史又是如何?我们今天来梳理一下。

中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图
逊尼派是主流,亦有什叶派民族
伊斯兰教分为两大教派即逊尼派和什叶派,全世界约85%-91%的穆斯林隶属于逊尼派;什叶派约占10%-15%的穆斯林人口,主要集中于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与印度四个国家。
与世界的总体情况类似,中国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只有聚居在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信奉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派,又称七伊玛目派。我国的塔吉克族属于高原塔吉克人,是新疆南部操东伊朗语部族的后裔。他们信奉的宗教仪式简单,一般不设立清真寺,多分散进行宗教活动,不举行五时拜功,只进行晨礼和昏礼,不专门封斋或朝觐麦加,塔吉克族也是新疆各少数民族中世俗化程度最高的民族。
此外,柯尔克孜族早在10世纪中叶就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新疆莎车地区部分的维吾尔族信奉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中最大派系)。

能歌善舞的塔吉克族
不拘泥的教法
中国的穆斯林中逊尼派是主流,他们大多数源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的哈乃斐学派。
所谓教法学派就是伊斯兰教的法学,因为单靠《古兰经》无法给出日常生活与宗教行动中遇到的复杂情况的答案,因此从8世纪开始伊斯兰教法(沙里亚法)与一系列补充解释教法的学派建立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乃斐派、马立克派、沙斐仪派和罕百里派四大教法学派。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哈乃斐派由阿布·哈尼法(699-767)创立,最初流行于伊拉克的库法附近,注重类比推理而不拘泥于教条,是较为灵活宽容的一派。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初建于天宝元年(742)
“老教”——格底目
尽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逾千年,但中国教派分化的历史并不长,仅有300多年的时间,且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来自于阿拉伯和中亚地区。
在中国传播最广、人数最多的是格底目教派,它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派,“格底目”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古老”,因此该派也被称为“老教”。
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都信奉该宗派。格底目保守、温和,既反对标新立异,又不干涉其他教派和门宦的事务。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各项功课,如“念、礼、斋、课、朝”五功,注重传统和习俗。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影响,教派的中国文化特色明显,如葬礼时要穿白鞋、扎白带、戴白帽,过“头七”、“三七”、“百天”、“周年”等等。
格底目在教权上实行教坊制度,往往一个教坊以一个清真寺为中心形成独立的宗教团体,教坊之间互不隶属。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宗教教育——经堂教育就是由该派的胡登洲(1522-1597)开设的,它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作用巨大。
事实上,伊斯兰教从唐代传入直到明代都没有发生教派分裂。直到明末清初,苏菲主义传入后,出现苏菲主义派别,而那些仍然坚持原有教义的派别则被称为格底目,因此该教派名称直至18世纪才出现。

北京的格底目穆斯林做礼拜
四大门宦与“陕甘回变”
早在10世纪,伊斯兰教中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的苏菲主义就传入中国;明末清初时,分别在内地与新疆形成门宦与依禅。
所谓门宦是苏菲主义派别在回族穆斯林中的通称。在苏菲主义的影响下,一些穆斯林专注于精神修炼,建立起道堂进行用功修炼、布道说教,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心也从清真寺转向了道堂。
一些来自名门望族的宗教导师成为教主,拥有数量不等的清真寺或教坊,教徒和教主之间产生依附关系,教主逐渐被神化,他们的陵墓和拱北(教主墓上的圆顶建筑)受到教徒们的朝拜。
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逐步形成了40多个这样的门宦,其中最著名的是虎夫耶、库布忍耶、嘎迪忍耶和哲赫忍耶四大门宦。

临夏华寺门宦的拱北
四大门宦中人数最多的是哲赫忍耶,它由甘肃阶州(今武都)的回族人马明心(1719-1781)朝觐麦加后建立。它与虎夫耶的花寺门宦针锋相对,马明心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入其教者皆有周济,人情贪利,附之者逾众”,受到下层教众的广泛欢迎代嫁皇妃,一度被清廷称为“新教”。
但是哲赫忍耶多次参与反清暴动,乾隆年间马明心因为与花寺门宦在教理和礼仪上存在分歧,导致新老教派斗争,最终发展成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1781年与1783年两次起义被镇压,双方死亡近2万,史称“乾隆回暴”。
同治年间该派又领导“陕甘回变”,太平天国运动使西北防务空虚,回民伺机叛乱企图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对非穆斯林汉人进行种族屠杀。从1862年至1873年,持续十年后,方被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变共屠杀近2000万人口,占当时陕甘两省人口三分之二。回变领袖就是哲赫忍耶第五代教主马化龙。

“陕甘回变”后被摧毁的城镇
依禅教派与大小和卓
苏菲主义传播在新疆形成依禅教派,因其宗教领袖称为“依禅”(意为他们)而得名。依禅派由17世纪自称是穆罕默德后人的麦赫杜米·艾孜木传入新疆的喀什噶尔,随即在17世纪末获得南疆的宗教和政治统治权,南疆伊斯兰教进入全盛时期。
依禅教派重视苏菲经典与修行,主张克制、禁欲,通过神秘主义的直觉,入神、参悟,以认识安拉,达到“人主合一”。该派宗教仪式狂热,念经时配合各种动作,崇拜圣徒,朝拜圣墓。

最具苏菲主义特色的旋转舞
麦赫杜米·艾孜木有两个儿子,长子玛木特阿敏、次子伊斯哈克都自称“和卓”(波斯语,原意“显贵者”,对“圣裔”的尊称),他们通过传教成为南疆六城的宗教领袖,但兄弟间为统治权发生争端。以玛木特阿敏为首成立白山派(教徒戴白帽),以伊斯哈克为首成立黑山派(教徒戴黑帽),彼此相争300余年,至20世纪两派才逐渐泯灭。
乾隆年间的大小和卓叛乱,即是白山派发动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两兄弟于乾隆二十年(1755)占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二十二年(1757)杀清军副都统阿敏道,拥兵自立。次年乾隆发兵讨伐大小和卓四爷我爱宅。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兵败西逃,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结束,清朝疆域臻于极盛。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源自瓦哈比派的伊赫瓦尼
到了清末民初,中国的伊斯兰教又有了极大的发展,那就是伊赫瓦尼派和西道堂的出现。
伊赫瓦尼,阿拉伯语意为“兄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教派,被称为“新派”、“遵经派”、“新行派”等。它由东乡族人马万福(1849-1834)创立,他是东乡县果园村人,被人称为“马果园”。
从十八世纪开始,阿拉伯大地上瓦哈比派迅猛兴起势不可挡。1888年马万福前往麦加朝觐、留学,学习瓦哈比派经典。1892年回国后,有感于当时的门宦和格底目的礼仪和风俗不符合经典,他就和一些著名的阿訇、哈吉们探讨瓦哈比派教义,决心改革中国的伊斯兰教,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主张。他提出包括:不聚众念《古兰经》,一人念众人听;不高声颂赞;不多做“都阿”(祈祷);不朝拜拱北等十条纲领,被称为“果园十条”。

瓦哈比派
他们以改革者的姿态在甘肃临夏一带传教,因为提出以“伊赫瓦尼”来“统一教派和门宦”,受到了格底目和各个门宦的强烈抵制。马万福又到陕西、新疆等地讲学传教,1918年得到西北军阀的马麒、马步芳父子的支持开始在甘、青两省占有优势。
经过虎嵩山等阿訇的一系列改革,提出与其他教派各行其是、互不干涉的原则,伊赫瓦尼派和各门宦及格底目的关系缓和,在宁夏地区开始广泛传播。伊赫瓦尼派在教坊制度上与格底目类似,教坊间互不干涉,没有严密统一的宗教组织,清真寺也实行“董事会”制度,成员为教民推选。
要注意,该派虽然受瓦哈比派很大影响,但绝不同于瓦哈比派。一是因为产生教派的国情有差别;二是瓦哈比派遵从四大教法学派中最保守的罕百里学派,而伊赫瓦尼派依然遵奉在中国广泛传播、灵活宽容的哈乃斐学派。

伊赫瓦尼派的改革者虎嵩山
“汉学派”——西道堂
西道堂同样是清末民初发展出来的新教派之一。它由甘肃临潭回族人马启西(1957-1914)创立,因为格外注重伊斯兰传播方式的本土化而被称为“汉学派”。
马启西出生于阿訇家庭,幼习经文,科举考试中了秀才,阿拉伯文与汉文造诣都很高缉天涯。他本是虎夫耶支派北庄门宦门徒,1901年脱离北庄门宦成立金星堂,1909年改名为西道堂。该派既是宗教团体又是社会经济组织,倡导实业办教,分工合伙经营商、农、牧、副各业,从事生产。

西道堂清真寺
在教理上,遵奉“五功”等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同时以本国文化发展教理,兼容格底目和哲赫忍耶等多家礼仪风俗。教权结构类似门宦,教众对教主具有依附关系。1914年马启西被杀,马明仁继任教主,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壮大。但1946年马明仁死后,道堂上层收敛财物,下层则陷入贫困,西道堂就此走向衰落。

中国伊斯兰教派系一览(部分翻译与文中不同)
虽然中国分化出这么多教派,但他们之间的宗教分歧并不大,大多是逊尼派,都承认四大哈里发为正统,都遵从哈乃斐派教法,它们也都多少受到什叶派的影响,大多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比起中东的教派来说更加世俗与灵活。
不过,今天你去问一位中国的穆斯林,他可能并不能说出自己的教派,对教派的认同远不如对民族或穆斯林身份的认同强烈。
参考文献:丁明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张志华,《中国伊斯兰文化要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