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活动策划宁国: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宣城农业

宁国: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宣城农业



近年来石琼磷,宁国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立足山区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把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64.3亿元,增长12.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是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
一、坚持规划引领,调整完善发展思路
一是加强特色产业研究。市政府成立16个重点特色产业课题组,食品加工、山核桃、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5个农业课题入选,每个课题由1名市级领导牵头加强研究分析,立足本地特色,厘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围绕“集聚生产要素、彰显区域特色”的要求,制定完善畜禽养殖、渔业生产、山核桃等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并做好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三是明确发展定位。我市十一五定位于“优粮扩经,加快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林业”,到十二五主抓“三大骨干、五大优势产业”,新形势下,我市面对农业新挑战、新机遇周芳竹,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的大食品生产销售基地”发展定位,掀起打造安全放心农业、高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新篇章。
二、坚持内培外引,引导经营方式转型
围绕供给侧改革,我市坚持将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加快农业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内培外引,构建龙头企业新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引了云燕食品入驻河沥园区,对接了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大型销售平台来宁下订单,新开工了天行健乌骨羊、千方中药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采取招商引资、嫁接重组、盘活存量等方式,加快推进五星公司、太阳禽业、华瑞农业等一批困难企业战略重组。全市共计农业企业524家,其中国家级3家、甲级队3家、省级19家、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4家。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扶持办法,加强整顿规范工作,重点发展服务型合作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陈荣竣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7家,其中省部级示范社16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三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考核等多种措施蛇侠,2016年,我市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目前经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近1000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0家。通过“硬件”、“软件”两手抓,引导农户家庭农场不仅要有看相、有效益,还要注重农场台账、生产记录等软件记录、保存,提升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意识。
三、突出农业+理念,促进生产方式转型
围绕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果,四季有绿四季景”的目标,着力提升农业附加值秦基伟之子,通过农业+旅游、养身、文化等新业态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农业潜力不良主母。一是开发农业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目前杨彩旗身高,总投资27.78亿元、占地3.7平方公里的司尔特循环经济小镇已完成初步方案编制。一大批典型农场在向三产拓展,城郊慧明农场采取草莓-葡萄-番茄-甜瓜立体栽培采摘经营、平兴高速路口的五彩亲子农庄靠农业体验活动吸引了幼儿园、亲子游等大量团队,又如宁一果园靠微信营销王茫茫,草莓、葡萄是市场价2.5倍还供不应求。此外,恩龙玉兰花海、高桥赏梅、云梯映山红、霞西乡村游、皖南川藏线等一批农旅融合产业在悄然兴起吉克杰拉。二是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国庆活动策划。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在港口、霞西、方塘开展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和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种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在宁墩、港口等乡镇开展稻鳅共育、稻虾共育示范模式,在万家等乡村旅游基础较好乡镇发展流水养鱼模式。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宁国山核桃、宁国笋干、宁前胡、宁国牡丹、黄花云尖茶叶获地理标志认证,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金宴竹,做强品牌农业。三是开展乱种乱养整治。到2017年底完成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搬迁和关停工作。在公路、河流、城市功能区等可视范围内的重要生态区位球场狂徒,严控占用林地行为,按照“穿靴戴帽束带”要求,防止水土流失。在青龙湾库区,开展水环境治理,引导精养水面上岸。
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方式转型
一是市乡联动,抓质量。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刘祖鸣,建立19个基层农残快速检测中心,定期发布各经营主体药残抽检结果。全省率先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玛蒂娜希尔,加强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标准化、常态化、信息化。二是完善制度,抓规范。进一步规范农业项目管理,建立并完善农业项目库、评估评审机制、专家库等,确保支农惠农政策的撬动作用。对本级财政支农政策进行整合,调整成“1+1+5”新财政扶持体系和“X”若干个单项产业政策,拟兑现2016年度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1040万元,研究制定2017年现代农业扶持政策,重点在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家庭农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三是联系帮办,抓服务。通过多项措施,让广大干部职工下基层、接地气。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帮扶机制,2017年有7个农业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8亿元,现6个项目已开工。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安排172名农技干部开展联村包户服务工作,每名农技干部联系10名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