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匹希斯水晶共享经济已然末路?化身贪吃蛇游戏,玩家为何会频陷死亡怪圈?-排排网官微

共享经济已然末路?化身贪吃蛇游戏,玩家为何会频陷死亡怪圈?-排排网官微

作者|李威
来源| 人民创投(renminct)
已授权转载
10月11日何佩嵘,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而另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在9月底爆出了全面收缩线下推广团队的内幕。同样尚未进入红利期的共享单车也早已进入了洗牌阶段,悟空单车、酷骑单车、3Vbike等企业都以各种姿势成为了出局者。
共享经济创业越来越像一场资本主导下的奇特贪吃蛇游戏,过程艰难且漫长。正如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汪潮涌在接受人民创投(ID:renminct)专访时所指出的那样,共享经济企业现在被催化的仅仅是估值,距离真正的成熟,还有一段路要走。

1
“被资本绑架”
媒体人方浩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从他(朱啸虎)喊出了“90天解决战斗”的口号伊始,就应该知道一年后该说什么了,他带着程维谈了那么多合并,剧本怎么写、套路怎么走,已然老司机。
在关于共享的创业中,新晋的创业者面临的是像朱啸虎这样熟谙套路的投资人,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的步伐前进,会有一种“被资本绑架”的感觉,这是他们所遇到的第一个死亡陷阱。
“我现在感觉,钱是第一位,整个创业圈都是被资本绑架着走,现实是很残酷的。”在2017年9月29日的采访中,彼时刚刚被股东罢免的酷骑单车CEO高唯伟对媒体说道。
半个月之后,作为ofo投资人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明确表示“ofo和摩拜合并是谣言”,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是正常的行业洗牌,而“资本在创业里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了。”
创投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正如朱啸虎所言,一些资本逐渐习惯了为自己所投资的项目站台,在一个机会出现时快速下注,然后不断在公开场合指点江山,经过媒体的放大将更多创业者和资本被吸引,自以为能够凭借大智慧或者小聪明从中分得一杯羹异界丹王,却往往有更多的可能成为行业壮大后的出局者,黯然退场。
在成为共享单车战争的第一位出局者之前,悟空单车CEO雷厚义做过社区O2O及iOS软件开发,一则关于ofo的报道令他萌生了在重庆落地共享单车的想法,因为文中提到了ofo的高额融资和可预期的高额利润。
用共享单车投资人们经常对媒体讲述的投资理由来解释就是,这样的项目“现金流是正向性的;把钱赚回来的时间也很短”,是一种可以获得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而且相比于共享按摩椅、共享榨汁机等项目,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会更有希望成为一个大生意。
高唯伟在得到自己被罢免的消息时熊小玥,还在上海出差,出差的目的是为酷骑单车寻找新的投资人,以便让公司能继续正常运营下去。2016年共享单车风口出现时,高唯伟也同样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好的创业机会,无论是从商业模式上考量,还是从盈利模式上考量。数据显示,酷骑单车成立之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50多座城市,投放了超过140万辆共享单车,而当时预计收回成本的时间是10-12个月。
对于酷骑单车的团队来说,这是一笔很容易算清楚的账目:一辆酷骑单车成本是400多元,使用一次的费用是半小时0.3元到1元不等,如果每辆车一天的骑行频次在 1-2 次,即便考虑到损耗和运维费用,短期也能收回成本。
高唯伟没有想到的是,位于行业前列的摩拜、ofo在多轮资本的加持下(摩拜6月16日宣布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ofo7月6日宣布完成7亿美元E轮融资),开展了大规模的优惠活动,“一元包月”、“五元包季”、“免押金出行”,用户时不时还能获得红包奖励,用户已经接近于在免费使用ofo和摩拜。
好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帮助后来的高唯伟与雷厚义在ofo和摩拜的缝隙中找到生存的空间,后来者的身份反而成为他们身上最大的枷锁,因为对这一行业感兴趣的资本都站队完毕,数十个亿已经砸了出去,已经很难找到新的资本为他们注入新的力量。
“我们之所以没撑下去的原因等不到那一天。”雷厚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创业公司开始是投入,后面市场成熟了,可以变现了,就可以盈利了,但关键是你能不能撑到那个时间点。”

2
贪吃蛇大战
雷厚义不知道的是,他经历的只是这场贪吃蛇游戏的第一个阶段。每家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挤掉别人成为最大的那几条蛇,拿到第二阶段的入场券,而失败者甚至都没有资格成为胜利者的养分哭笑不得造句。即便赢得第二阶段竞争的人,也依然需要解决自己的变现和盈利问题暴走伽刚特尔,让自己真正跨过生死门槛。
与后来者动辄寻求几千万、上亿融资相反的是,作为这些项目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投资滴滴A轮的估值是1000万美金,投资ofo A轮的估值也只有6000万人民币。后来的创业者需要向更加谨慎的资本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投入巨大且残酷的战场上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先到的投资人们则需要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投资花完之前,让更多投资人和创业者认可自己看中的领域有潜力作出1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在这场博弈中,时间是最大的壁垒,而资本则是衡量壁垒是否足够坚实的最终标尺。就像九合创投投资经理许妙成曾经指出的那样,在中国,跨入市场的唯一障碍是谁能筹得最多资本。
特别是在打着共享旗号的诸多项目中,往往不会存在太高的专业和技术门槛,大家所拼的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最多人来使用自己的产品,几乎不需要考虑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只需要保证对手的资金链会比自己先断,保证自己获得有限的几张进入选拔第二阶段的门票。
进入第二阶段的选手们需要比拼的不再是谁的成长速度更快,而是谁能走得更稳,先失误者的结局就是被合并蒋孝刚,成为养分。对于这一阶段的掩饰最为完美的,发生在滴滴、快的和优步中国的身上,滴滴与快的合并打破了三家相对峙的平衡,最终略胜一筹的滴滴又将优步中国合并。正如一位司机所说的那样,“合并之初我们被称作滴滴优步司机,现在我们被称作滴滴司机。”司机都被称作滴滴司机了,企业才会有盈利的可能性。
朱啸虎在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谈到共享单车时,也说出了相同的逻辑,虽然ofo与摩拜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按照一场贪吃蛇游戏的规则,滴滴在合并快的、优步中国之后,埃匹希斯水晶就会成为本场的胜者,游戏也应该到此结束,而在现实中这或许仅仅是又一场游戏的开始。就像网络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桥段一样,主人公在走投无路时会得到某种九死一生的际遇,从中活下来就会功力大进,搅动一时风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成为一方霸主,但后果往往是透支自身未来的生命潜力黄美棋,需要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之下,寻找天材地宝续命。
滴滴在最新的一轮融资中,讲出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的新故事,以匹配自身的估值。而与滴滴处于同一阵线的摩拜也时刻不忘将大数据和智能出行挂在嘴边。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在最新一轮融资完成之后宣布了资金的三个用途:加速全球投放、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实景应用、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以期望将自身的想象空间扩大到“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层面上,钱今凡讲出一个比共享单车更为饱满、也需要更长时间验证的故事。

3
豪赌幸运儿不应是常态
共享创业者们遇到的第三个死亡陷阱则是对自己创业初衷的认知。很多创业者都会认为下一个乘风而起的人就是自己,未来的世界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却往往因为太想成为“幸运儿”而选择all in,往往在极低的成功概率面前摔得遍体鳞伤。
高唯伟对媒体称失败的原因有一部分是野心太大,“想做一个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么大的野心造成做事比较急,资金资源跟不上,加上造成车辆损坏,企业没钱运维,造成行业不理性竞争,导致整个局面失控。”现在看来,他想要讲的仅仅是摩拜、ofo所讲的最早、也是最基础的故事。即便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下,做到了一定的投放量和市场占有率,也并不能真的被摩拜、ofo视为对手。
正如方浩评论的那样:增量市场都要匹配新概念、新模式2588港币,性感,懂的人少,简单一句话:人傻钱多。所以很多创业者包括投资人,都认为增量市场可以通过资本的大规模投放来找到成功的捷径边令诚。副作用是:很多人忽略了商业的本质。
一个很通俗的道理就是张艺媛,当一个项目开始引起资本注意的时候,赛道上可能只有个位数的玩家,这时公司的成功率可能会超过10%,之后赛道上会继续出现更多的公司,但往往最早出现的几家公司的成功率会超过九成隋柯名,后面的若干家公司则会均分剩下的一成成功率。但是依然会有创业者何投资人会争取那种极低的成为“幸运儿”的概率,让资本有一个打一打的机会。但无论从投资的角度,还是创业的角度上讲,追求这种小概率事件并不应该成为行业的常态。
“小公司创业不要去追风口,要去等待风口,风口追也追不上。而且最好切入一个小的细分领域进去,打一个山头得守住才行。” 创业的目的一定要纯粹、干净,以平常心对待。这是雷厚义自己总结出的经验。
甚至,这样的追求会被人认为是资本和创业者在“合谋”制造风口。IT评论人磐石之心就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些共享项目的投资人其实都是一拨人,他们进入的节奏非常一致,先是金沙江创投这样的天使投资人进入,接着引入腾讯、阿里巴巴、IDG、红杉等。这些项目的发展模式也很类似,都是先疯狂烧钱培养用户习惯,抢占市场,最后利用资本的力量迅速实现垄断或者寡头垄断。
在36氪举办的一次线下活动中,一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创始人就表示,自己为了达到更为轰动的效果,将不同时间完成的多轮融资放在了同一个时间段内公布,以此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也间接地吸引了更多有心人押注共享充电宝。
在看到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的相关报道的当天,有创业者在朋友圈中晒出了自家的充电宝在某个展会上服务的照片。信心满怀,又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成功与失败可能只在一线之间,这是创业的动力与魅力的源头,但是请不要忘记,阳光下总是有阴影,追风逐浪也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