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慕容安徽历史文化名镇:孔城老街-闲云生叶根

安徽历史文化名镇:孔城老街-闲云生叶根

十月六日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一行游完了嬉子湖后,从乡村公路直插孔城,快速来到孔城老街,感受千年古镇曾今的辉煌和现在的沉香积淀。
从老街停车场下车、没走几步,马头墙上“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老街”两行醒目烫金大字耀入眼帘。大字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闪闪发光,遵劲老道中潇洒、飘逸、奔放。
看赵川个人资料,青砖黛瓦砌的马头墙静静地伫立在进街口,好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迎来送往着八方来客,又好像它与游客们开心地诉说着似水流年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凝视着厚重高大的马头墙,不来张合影似乎对不起我们这次难得的相聚重逢法医弃后,不来点文字,似乎更对不起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之深厚的积淀。于是,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站在马头墙前拍照留影。拍毕,急不可耐地拥进老街(双节期间,游客还不少),一路欣赏,一路拍照,一路感慨,一路品尝风味小吃......

未走出家乡的我,曾多次来到古镇。这次是陪在外地工作、成家、落户多年的同学来游玩。开发后的孔城老街他们还没来过,趁这次双节假期较长,想一睹它的芳容,感受古镇的风采天龙八部慕容,作为家乡的游子李泉 柯蓝,我知道,他们就是不想留遗憾,我呢理当陪同,欣然前往多田熏。
其实,我感受过老街现代繁荣鼎盛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的表姐和表姐夫在孔城供销社工作,家就安在供销社内的岗岭头上,离孔城老街数百米之遥。那时,还有一位在城关工作的朋友,家住孔城老街,早出晚归。一得知我来孔城,常邀我去逛街,从街头逛到街尾追凶二十年,一边逛街一边滔滔不竭与我讲述古镇的沧桑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刚刚遍祖国大地,也吹到了千年古镇孔城。多年封闭的经济开冻了,老百姓穷怕了,遇到好政策,都使出浑身解数的劲来发展小农经济。街道上沸腾了。买卖声,吆喝声,人声鼎沸,喧闹非疼爱妈妈歌词常。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把整条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不亚于桐城市区的几条大街的繁华热闹。也就是从那时起因朋友的叙述让我得知,孔城老街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厚重,是连接江、巢、淮等地重要水运码头,是老桐城众乡镇中的第一重镇。
再次来古镇、最近的一次是前年,陪一帮外地朋友到桐城游玩,千年古镇孔城理所当然成为游玩景点的首选之一。那次我尽地主之谊,还请了导游一路解说,他们听着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其目的就是让他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感受我们大桐城文化气息积淀之深厚。

孔城老街,魅力无穷。长街九曲,小巷深幽,历史悠久郑艾平,文化灿烂,积淀深厚,是镶嵌在皖江大地的一颗灿烂明珠,闻名海内外,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
老街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甲门分隔,是保甲文化的活化石,这也是老街独特魅力之一。老街厚重的历史文化触动起多少人对古镇自然与人文历史渊源的探望。我们就是千千万万探视中的一员,为古镇慕名而来。
我们一行踏在古老的铺满麻石条的街道上,左右张望,细心观赏,感受着街道两边店面房舍的古朴典雅,画梁雕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木镂花窗.....联想到,千百年来,古镇的几起几落,浑圆光滑的青石板上留下多少人匆忙与悠闲的足迹。足迹中,有达官贵人的闲情逸致,有平民百姓奔波劳碌。他们参与建设了古镇的繁荣和发展,他们也见证古镇的兴衰与没落现代极品仙人,而今他们又参与古镇的复兴。一道道车辙印,沟沟洼洼,又凝注着多少人的心血与艰辛?青石板上又滴落浸湿了多少人的汗水......

边走边欣赏思索着,不一会就来到黄家大屋。黄家大屋坐落在二甲首地段,又叫“满江春茶楼”,古色古香,古朴典雅。走进茶楼仿佛看见当年的乡绅贤士品茶饮酒、小憩闲聊,议论时事,畅聊古镇千百年来的兴衰史。
位于三甲的姚家大屋,建于咸丰年间,面积更大,气魄宏伟。还有位于三甲最显眼的是程家祠堂,它重建于11906年。砖木结构,青砖黛瓦,高墙深垒,背街朝河,坐西朝东,布局紧凑,工艺精巧合理,是桐城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建筑。

二甲尾还有最引人注目的是李鸿章钱庄,坐东朝西,门面三间,前后七进,中间两进已毁。每次来游玩都要进去看看,四周转转,感受近代钱庄的氛围,以及思索着李鸿章与桐城的渊源。
李鸿章位高权重,何以垂青孔城这座偏僻小镇?除了孔城这个地方经济繁荣昌盛、水陆交通发达、方便商户与百姓银钱兑换外,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他的夫人是桐城周潭人(今属枞阳),其子李经迈的老师是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范伯子,而范伯子的夫人是桐城派一代宗师姚鼐的曾孙女。无疑,在金融业尚未起步的年代,李鸿章钱庄的设立,对推动孔城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桐城经济的繁荣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镇,是人才的摇篮。书中韵味,砚墨余香,穿越古镇时空,汇聚沉淀宋小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三甲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旧址就是桐乡书院,游玩古镇必赏之。它是先贤戴均衡、文聚奎、程恩寿为教化桑梓,募捐修建。购置田产十数处,建房舍五重。朝阳楼就是现存在桐乡书院里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当时,群贤聚首,学子咸集。杨隆基、朱光潜、尹宽、慈云桂等名人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他们成年后扛起桐城派的大旗,弘扬发展桐城派文化,让桐城派文风历久不衰、绵延长达二百多年之久,举世闻名。
此时的桐乡书院,闻名全国,为桐城人尊师重教和扩大桐城派文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这古老的乡镇,“穷不丢书山崎宏,富不丢猪”的气息更加在四乡八镇的千家万户中氤氲蔓延,蔚然成风。书院已老,学风尚存。所以此书院已被桐城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单位。供后人景仰!

在游玩中,不知不觉又逛到四甲五甲。一路的油煎蒿子粑香、加工糕点香味、蒸米饺氤氲的香气以及酿造米酒的香气充盈着整条街的上空,诱人垂涎欲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边走边尝。一会尝尝大麻饼,一会尝尝米饺(都知道孔城米饺出名,是孔城特色点心,不尝心不甘),还想尝尝蒿子粑,可惜肚子装不下毒吻面具银魔,早已吃撑了。
五甲给我印象最深的建筑是倪府。高门敞院,气宇轩扬;庄严气派,雍容华贵。门额上遵书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倪府。这是光绪年间(1891)清末抚州知府倪朴斋老先生告老还乡定居所建。坐西朝东游琳姝,共四进。建筑面积430平方米,整幢建筑没有采用一根铁钉,是建筑史上创造的奇迹和智慧的结晶。
据介绍,倪老先生秀才出身,青年中举,道光年间在江西彭泽、湖口等地做过七任知县,光绪年间做江西抚州知府,为官清廉,为人刚正不阿,替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很受百姓爱戴。1890年,光绪皇帝准许他告老还乡,赐他万民伞和建房木料旅馆大堂对面,建成倪府,此建筑至今一百多年一直完好无损,仍然显赫,彰显着华贵与阔绰。

欣赏完倪府,再回街面上一路向前。同学们肩并肩、边走、边谈,抵达八甲后(只开发至此)没有向前,从原路返回。在返回的路上,同学一行人又围在这几样(如上图)陈旧古老的物件跟前,纷纷猜测着它们的名字。坛坛罐罐、鞋篮子、铁锅他们大都认识,是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物件,土基模子对于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区的孩子来说真是难为他们了,他们哪里见过,大部分人都猜不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土基模子,用来拓土坯子建房用,代替青红砖。我小时候见过父亲拓土坯子。过去由于贫穷,孩子多了,买不起砖头建房吴煜辉,只好自制土坯子晒干、一块一块垒砌成墙,再在墙壁双面上糊上带有用铡刀铡得很细的稻草和的泥巴摸平(俗称泥墙壁),等房子建好后,刷点白石灰,就算是新房了。新房虽简陋,但环保接地气、石灰还杀菌呢。现在回味起,也还不错,很少生病,整天乐呵呵的。
老街两边的店面鳞次栉比,对于过去(古近代)来说,算是高大上的建筑,在这里,以上只能捡了些重点建筑大概描述着。当然,老街还有位于七甲西后街的硖石巡检司遗址,是清朝时期唯一遗留下来的官府衙,值得一游。还有四甲永昌陶瓷店,怡昌栈与仁和春大药房;还有六甲的陶氏酒行、米市和鱼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六甲还有万春园茶楼,寓意接纳八方来客,春意盎然。万春园的传统米饺,很有名气,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独特的工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在册。
总之,孔城老街,十甲,甲甲商铺林立,古色古香。千百年来,集商业、金融、贸易、社会、政治、教育、等一系列服务行列在一起发展的一条龙的商业街体系。商贾云集,交易繁忙,一片生机蓬勃的繁荣景象。再加上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都相当不错,增添了古镇底蕴与神气,所以千百年来老街经战火、水灾的蹂躏,几起几落,重建后,各类建筑在古朴、古色、古香中仍然透视着典雅与辉煌,在人们的喧嚣忙碌中古镇仍然显得厚重与安详。
今天,由于老街地势较低,多次被淹(去年还被淹,洪水齐胸深),章慕良政府将居民迁至岗头或桐枞路两侧择址重建家园,大部分人已迁出,只留零星的少数人在老街上经营着古老陈旧的生意,供游客欣赏或购买。迁出去的新城换发着青春,彰显着活力,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商铺林立,街道纵横,地域面积扩张已是老街的数倍。
昔日辉煌的老街,满足不了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几乎已完成了它肩负商业贸易的使命。今天的孔城老街,它就像一位勤劳、善良、康健的老人,在划时代的景色年华里发挥着最后的光和热,修生养息,颐养天年,供游客景仰。其目的,在发展中不忘过去密令截击,不忘历史,不忘曾今为古镇奋斗的先人们。
游完古镇回家后,吃过晚饭(那晚一行在忆港就餐),靠在摇椅上,静静地回味着今天游玩的情景。于是,打开电脑,噼里啪啦地在键盘上敲打一通,记录着古镇的点点滴滴。最后总觉得不过瘾,总感觉缺少点韵味,思来想去,还是填首词作为这篇游记的结束语吧。
【江城子】游千年古镇——孔城
文/春风枕梦
幽深街道景苍茫,小亭旁,桂花香,古镇无言,漫步细端详。
商铺楼台今尚在,斑驳处,透辉煌韦勒斯拉纳。
四周环视木雕窗,念家乡,意绵长,个个浓情,饮酒赋华章。
冷雨昨天已退去,花市上,菊初黄。
峥嵘岁月,世事沧桑,千年古镇孔城历经多少辉煌?又历练了多少磨难?这些都成为过去式。正如红楼梦里所言: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我在想,百转千回的孔城古镇唯有把握当下朱贵儿,展望未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才能在全国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在文都桐城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千金填房,祈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果喜欢本公众号请长按此二维码加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