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大声说爱你巴尔干半岛之旅二走进波兰游波兹南揽胜华沙(图)-新世纪艺术

巴尔干半岛之旅二走进波兰游波兹南揽胜华沙(图)-新世纪艺术
中华时报7月16日消息(记者冯赣勇)2018.06.25波兰时间17点半,巴尔干半岛之旅团队,从德国柏林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波兰第五大城市波兹南,下榻于MERCURE酒店于源春。
波兹南合影(摄影:冯赣勇)
06.26波兰时间8点半,团队经过一夜的休整,当天开始巴尔干半岛之旅的第二地行程:波兰波兹南的观光。将先后参观游览“波兹南事件”里程碑、波兹南大本营博物馆、圣彼得和保罗大教堂及圣母教堂及波兹南老城区。
雨后天睛(摄影:冯赣勇)
波兹南初建于公元九世纪,后曾一度为波兰首都。如今这座波兰的中西部城市为波兹南省首府,临瓦尔塔河,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是波兰最大的工业、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之一。波兹南设有多种科研机构、大学、自然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工业部门众多,以机械制造为主,并有冶金、化学、橡胶、纺织等。1921年起国际博览会定期在此举行。
团队在波兹南(摄影:冯赣勇)
团队首先抵达市区的波兰波兹南事件纪念碑前。如今在当年事件发生的现场,除了有纪念此次事件的纪念碑外在周边还有许多的著名建筑控电少年。如老皇宫国王城堡、波兹南大剧院、波兹南爱乐乐团、波兹南艺术学院及博物馆等等。
波兹南事件碑(摄影:冯赣勇)
在波兹南事件纪念碑前的广场上,沈陈炜将整个事件的起因介绍道:波兰的波兹南事件系(波兹南1956年抗议运动)、(波兹南1956年起义),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
波兹南街景(摄影:冯赣勇)
波兹南事件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于同年6月30日结束。波兰政府的镇压行动导致了至少74人死亡,800人受伤,包括一名13岁的少年罗莫克·斯恰乌科夫斯基遭到波兰政府军的杀害。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密茨凯维奇雕像(摄影:冯赣勇)
在波兹南事件纪念碑的旁边还有一座亚当·密茨凯维奇雕像,他是波兰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波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先人祭》、《塔杜施先生》。
皇宫后花园(摄影:冯赣勇)
来到老皇宫后花园,园中有一座黑色的雕塑,被称为“卡廷惨案”纪念碑。碑的两面雕刻的是一具具尸体残骸!使人感到几许的恐怖。然而这座纪念碑却包容着一段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历史。
卡廷惨案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1940年春“二战”期间,发生了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被苏联军队残杀的事件。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境内的德国军方爆出了一个惊天消息,在德军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区,发现了被苏联军方屠杀的波兰人的“万人坑”!
威廉二世皇宫(摄影:冯赣勇)
两天以后,苏联发表公报,断然予以否认,指责德军行凶后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断交。此后,苏联和德国均组织调查团前往卡廷进行实地调查,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证据。
爱乐音乐厅(摄影:冯赣勇)
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审讯纳粹德国战犯时也回避了对卡廷事件的明确表态,使之成为一桩久悬未了的历史谜案。直到1990年4月13日,在波兰总统访问苏联之际,苏联方面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
波兹南街景(摄影:冯赣勇)
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都就此事件多次道歉,俄罗斯总理普京更是在“卡廷惨案”纪念碑前单膝跪地,抚慰死者冤魂。可是,当时已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灭绝人性地屠杀被纳粹铁蹄蹂躏践踏下的波兰的战俘呢?
密茨凯维奇大学(摄影:冯赣勇)
随着一些秘密档案的公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1919至1921年间,12至13万苏维埃战俘被关押在波兰。后来其中的6.5至7万人回到了俄国;超过6千人成为了白卫军;2千人加入了波兰国籍。那么,总共有超过4.5万人在死亡营里化作累累白骨。
街头广告桶(摄影:冯赣勇)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占领了波兰西部地区。两周后的9月17日,苏联趁火打劫,从东部进入波兰,占领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土,有大约25万走投无路的波兰军人选择了向苏维埃政权投降。经过筛选,有2万多名入伍前为专业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甚至是民族英雄的波兰军官被列入“黑”名单。
有轨电车(摄影:冯赣勇)
为了报复30年前波兰对待苏军俘虏的暴行,1940年3月5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就对这2万余名战俘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小布叮官网,随即获得批准。斯大林的冷酷是一贯的:“死一个人叫悲剧,死一万个人就是数字了!”于是,从1940年4月初开始,到5月中旬,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有21857人分别在包括卡廷森林在内的几个战俘营被秘密处决,每人后脑都被打中一枪,然后被深深的掩埋。
街头路牌(摄影:冯赣勇)
时至今日,有的舆论认为苏联人草菅人命、丧心病狂;有的则认为波兰人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谁真正会去关心答案呢?重要的是天和骨通贴膏,这不仅仅是某个民族的巨大伤痛,更是那数以万计家庭的生离死别、阴阳两隔!
大剧院(摄影:冯赣勇)
离开老皇宫花园张骁晗,团友们来到波兹南歌剧院的建筑前拍照留影。波兹南歌剧院是波兰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这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内可容纳900名观众。歌剧院对面是一片美丽的绿地,到这里听歌剧的观众再被这片绿色熏陶,那可真是要醉了。
街头留影(摄影:冯赣勇)
团友们瞻仰过纪念碑漫步前行不远就是波兹南大本营。大本营是19世纪建造的普鲁士堡垒,二战时德国和波兰的2万名士兵在这里僵持了1个月,堡垒被炮火完全摧毁。后改造为公园和牺牲士兵的公墓,并由波兹南武器博物馆和波兹南大本营博物馆。
大本营公墓(摄影:冯赣勇)
漫步波兹南街头,人们会发现这座城市有着满街的德式建筑,虽然不大,但也挺有味道。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教堂、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和酒吧,十分热闹。人们在此可以找家露天的餐厅点上一杯咖啡享受美好的时光。
武器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沿着Paderewskiego街往东进入老城广场(Stary Rynek)。波兹南老城广场形成于1253年,广场四边约141米长,各有3条街道,广场四角各垂直分出两条街,临街均分出16个相等的区块。
波兹南皇宫(摄影:冯赣勇)
广场四角有四座可以回溯至18世纪的洛可可式喷泉,分别代表冥后、太阳神、海神和战神。波兹南老城广场是欧洲最大的广场之一,也是波兰最美丽的广场之一。这里可以看到1918年大波兰起义纪念馆,贾威斯基家族宫殿,显克微茨文学博物馆,波兹南市政厅和历史博物馆龙思雨,波兰军事博物馆,圣母大殿,老城墙遗址等。
市政厅广场(摄影:冯赣勇)
文艺复兴风格的波兹南市政厅建于13世纪,面向东方,高61米,立面三层有装饰华丽的拱廊,立面顶有三座小穹顶,正堂有一座大穹顶。1939年以前一直是该市的行政大楼,目前这里是波兹南历史博物馆,是波兹南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分馆。该博物馆展示了波兹南自公元11世纪至1945年的历史魂断疯人院。
等待报时(摄影:冯赣勇)
波兹南市政厅内的壁画表现阿基米德、荷马、斯巴达克等古代世界著名人物。拱廊则有成对代表耐心、谨慎、慈善、正义、信心、盼望、勇气、节制等美德的女性形象。最后一对是古代的两个著名的妇女:柳克丽霞(矛穿过乳房)和克娄巴特拉(蛇缠绕在双臂)。
广场的孩子(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在波兹南老城区上的市政厅和广场四角的四尊神像以及四面精美彩色老楼极富观赏性。在阁楼中间有一个小塔,上面的时钟由两只山羊控制。每天风雨无阻地都会有当地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人等着钟楼上的两只羊整点报时。
小号手引出小羊(摄影:冯赣勇)
当中午12点钟的钟声敲响时,随着一位号手的小号旋律,钟表上面的小铁门缓慢地打开,两支白色的小山羊钻了出来,牠们相互顶起头角,顿时现场一片欢腾热烈的景象。
准点报时(摄影:冯赣勇)
市政厅广场尤其受到孩子们的衷爱与追捧,只见每当小羊报时的时候,都会看到数不胜数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来到这里,观赏那有趣的数秒钟,此刻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大主座堂(摄影:冯赣勇)
圣斯坦尼斯洛斯教堂又以Fara Church的名字为人们所知,位于老城街区向南两个街区,粉色的巨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651-1732年,17世纪修建的祭坛宏伟且精致,是波兰不可多得的巴洛克精品。波兹南天主教系波兹南总教区是罗马天主教在波兰中西部设立的一个总教区,主教座堂设在波兹南圣彼得保罗主教座堂。
圣彼得保罗教堂(摄影:冯赣勇)
2018.06.27波兰时间上午8点半,巴尔干半岛之旅团队结束了波兹南的游览,驶离下榻的华沙SANGATE酒店,开启了揽胜华沙观光游。
抵达华沙(摄影:冯赣勇)
当日,团队将先后游览波兰最美的瓦年基公园(萧邦公园)瞻仰园内的著名钢琴家萧邦雕像。之后到安放萧邦心脏的圣十字教堂;接着参观距教堂不远的哥白尼雕像。然后顺着克拉科夫郊外大道,拜谒过烈士墓后前往华沙古城参观。
华沙街景(摄影:冯赣勇)
华沙古城内包括齐格蒙特三世国王纪念柱、王宫、华沙最古老的哥特式主教堂--圣约翰教堂、老城广场、华沙美人鱼雕塑、巴尔巴坎城堡、居里夫人故居等著名景观,最后瞻仰华沙起义纪念碑以及犹太人纪念碑多杰克。
华沙街头(摄影:冯赣勇)
华沙(Warsaw)是波兰共和国的首都、马佐夫舍省的省会,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位于维斯瓦河两岸、波兰中部,城市人口170万,都会区人口278万,城市面积512平方公里。
前往肖邦公园(摄影:冯赣勇)
华沙市是现代化大都市,是欧盟第九大首都城市、19个世界一线城市之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拥有欧盟少数城市连同法兰克香醇雁福、伦敦、莫斯科和巴黎在内的由许多摩天大楼构成的天际线。
肖邦公园(摄影:冯赣勇)
华沙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华沙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从公元10世纪起有居民点,13世纪获得城市资格,15世纪城市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历来都是波兰最大的城市。王真洁在一战二战时期一度被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不过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肖邦雕像(摄影:冯赣勇)
首先参观的瓦年基公园因园内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又称之为“肖邦公园”。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公园内的肖邦雕像曾被破坏,1958年5月,肖邦雕像又重新立起。在肖邦协会的组织下,每年6~9月,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在肖邦雕像下举行露天音乐会。在肖邦公园内还有一座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的坐像。
李斯特坐像(摄影:冯赣勇)
从瓦年基公园来到市中心的克拉科夫郊外大道,华沙圣十字大教堂就矗立于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的这条大道上,它的命运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波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才会知道在大教堂里人们心中的默默的祈祷。而这座教堂内因肖邦的心脏在这里,故使这座教堂声名显赫。
圣十字大教堂(摄影:冯赣勇)
肖邦是一位天才钢琴家和作曲者,由于肺结核于巴黎去世,享年39岁。肖邦曾明确他的心脏属于华沙,因此他死后,其姐姐秘密把他的心脏运回华沙,密封在圣十字教堂的一个柱子里。
肖邦心脏存放处(摄影:冯赣勇)
从大教堂出来,顺道右行不远就是绿色屋顶的波兰天文研究院,在研究院前的广场上有一座哥白尼雕像,雕像前的地面上有一只地球图案。今天的哥白尼不仅成了波兰人的光荣驸马圈,也是全世界人类的骄傲血色使命攻略。
天文研究院(摄影:冯赣勇)
在这条克拉科夫郊外大道上,汇集了圣十字教堂、华沙大学、华丽斯波大酒店、波兰总统府、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雕像,还有安德列教堂、华沙皇宫、华沙宗教学院以及远处的欧洲体育场。
哥白尼像(摄影:冯赣勇)
漫步这条“华沙一条街”,给人的感觉风味十足,两边的建筑物也极具欧洲中世纪风格,但这都是战后根据资料与人们的记忆重新修建的,当年华沙曾遭到致命的轰炸与破坏。

华沙大学(摄影:冯赣勇)
在“华沙一条街”的外面不远处就是毕苏茨基广场。华沙无名烈士墓就位于广场上,烈士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遭到毁坏,如今的无名烈士墓是在废墟上经过整饰而成。

无名烈士墓(摄影:冯赣勇)
无名烈士墓规模不大,一左一右有两个卫兵站岗,庄严肃穆。这个建筑实际上是对波兰历史上所有烈士的共同纪念。
老城广场留影(摄影:冯赣勇)
华沙老城是波兰首都华沙最古老的一块城区,坐落于维斯瓦河东西两岸,1944年8月被纳粹部队彻底摧毁,1945至1966年间城市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建,所有宫殿、教堂、城堡等历史古迹都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老城城墙(摄影:冯赣勇)
百公顷规模的城堡公园是波兹南最大的公园,位于波兹南老城的北面约2公里,于1963至1970年建在原来的普鲁士堡垒防御工事旧址上,1992年更名为城堡公园。从城堡山的南面进入城堡公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高23米、顶部方尖的苏军英雄纪念碑,那是为了纪念1945年在波兹南同德军的战斗中阵亡的约1万名苏联士兵。纪念碑的西面是苏联英雄公墓,东南方向有英军烈士公墓和波兹南军事博物馆,北面有军备博物馆。因时间有限,团队只是从城堡下的城墙穿城而过进入老城区。
老城街巷(摄影:冯赣勇)
华沙老城的建筑很特别,包括美人鱼雕像,王宫,居里夫人博物馆和老城广场都是著名的景点!这里典雅秀丽,宁静幽美,令人重回中世纪的迷离梦幻之感。唯一没有遭受过战争破坏的原汁原味的华沙美人鱼像,就矗立于老城广场的中央。
华沙美人鱼(摄影:冯赣勇)
团队在老城中最后参观的是居里夫人故居。故居处在波兰华沙古城的一条朴素的路边。据说原来的老房子在二战时已夷为平地,现在的房子是二战后新盖的。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在波兰华沙,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改名为玛丽居里。
老城水泵(摄影:冯赣勇)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Ra)和钋(Po)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故居一角(摄影:冯赣勇)
居里夫人作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居里夫人故居前(摄影:顾建萍)
结束了老城的观光,团队来到为纪念华沙起义45周年,于1989年8月落成的华沙起义纪念碑。纪念碑分两组,碑上的每个人物都表达了当时华沙市民所受之苦。一组较大的“叛乱分子”描绘士兵准备战斗;另一组是所谓的“出埃及记”,描绘了士兵和一名牧师监督一名士兵消失在下水道的入口,波兰人起义时曾通过下水道系统,直达内城。
华沙起义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华沙起义纪念碑一组立体雕塑的背景是一排方柱,主题为几组黑色和深褐色的当年起义者的铜雕。起义者的身后是倾倒的方柱和楼板。意思是波兰国家大厦将倾,起义者力图支撑起这一巨大的灾难。
出埃及记组像(摄影:冯赣勇)
1939年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后,波兰第二共和国政府流亡到伦敦,组织波兰人参加同盟国对德作战,同时在波兰境内组织地下抵抗军反抗德军占领。1944年8月1日,华沙5万抵抗军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试图在苏联的掣肘下将纳粹德军赶出华沙。华沙人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令部队“把华沙彻底从地球上抹掉”。
叛乱分子组像(摄影:冯赣勇)
由于西线英美盟军鞭长莫及,苏军7月29日已抵达维斯瓦河东岸确袖手旁观,华沙起义在持续63天,为了自由和尊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终告失败。据统计,起义军18000多名将士在战斗中牺牲,此外还有15-20万平民在华沙起义中被杀害。1945年1月,苏军进入华沙,面对的是一座几乎成为灰烬的城市。
战斗波兰之锚(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介绍道:纪念碑侧面的红砖墙上镶有“p、w”标志和一行文字。红砖墙上打头的图案是“P”和“W”组成的一个锚的形状,在波兰语中代表“波兰在战斗”,这个标志也就叫“战斗波兰之锚”。这场单一的军事行动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运动中最大的一起军事行动。
犹太人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团队最后抵达华沙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瞻仰博物馆对面著名的“华沙之跪”纪念碑。这里曾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是德国法西斯于1940年设立的。区内犹太人最多时曾达到45万人。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区内起义,后被纳粹残酷镇压,大批犹太人被杀,隔离区也被希特勒军队摧毁。1948年,为纪念这次起义,波兰政府修建了这座犹太人纪念碑。
华沙之跪(资料图片)
一座灰黑色方形碑身的纪念碑,纪念碑用的大理石是纳粹从瑞典运来原准备建胜利纪念碑的,现在却被波兰人用来建了这座纪念曾被纳粹大肆屠杀的犹太人。

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纪念碑正面是一组纵向的人物浮雕,表现的是犹太人英勇抗争;无论是手握武器还是赤手空拳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它的背面是一组横向浮雕好想大声说爱你,表现的是一群妇孺老幼被送往集中营的情景,他们的神情无助和悲伤。48年前著名的“华沙之跪”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纪念石(摄影:冯赣勇)
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却弯了下去,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
卡尔斯基像(摄影:冯赣勇)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他的表情是那样凝重,他的动作是那样的自然。他这一超出外交礼仪的惊人之举,曾经感动了千千万万曾遭受迫害的波兰人,也使当时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们无不为之动容,为此赢得波兰人和全世界人的理解和信任。
华沙观光客(摄影:冯赣勇)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与此同时,当天西德与波兰还签订了华沙条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丁惟宁。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有轨电车(摄影:冯赣勇)
巴尔干半岛之旅团队,结束了波兰波兹南与华沙的观光游览,下一站将前往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继续新的行程火机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