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以吃空心菜吗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近十年发展回眸-校企通Sel66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近十年发展回眸-校企通Sel66


美丽的校园

校飞梦合唱团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

校技能实训课程
本版撰稿:黄益红 徐剑军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供图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激发潜能、成就卓越”为学校精神,以“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为建设目标,推进优质特色现代职校建设,实现“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的美好愿景。
学校始创于1957年,热心人士余汉云先生在当时江东演武巷的一座祠堂式建筑内创办了“民办江东中学”。1962年,学校迁址至现在的百丈东路44号,1972年1月转为公立宁波市第十八中学,1980年秋在全市率先试办职高班,1991年1月更名为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1994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助港币1080万元,学校启动了桑田路新校区的建设,1995年12月喜迁现址。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在一代代职教人的努力下,六十年来学校以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办学特色不断进步壮大,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全国职教名校。近十年来,学校荣获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浙江省中职学校“美丽校园”、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宁波市模范集体、宁波市“甬城育人先锋”示范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全国技能大赛摘得26金28银,两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4届获宁波市中小学德育成果一等奖,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和社团建设中成绩优异。
如今,学校小河环绕,绿树成荫,书声琅琅,人才济济。在遍布校园挺拔的鹅掌楸树的见证下,回眸学校最近十年发展历程,不由令人感慨:鹅掌楸下好风景,砥砺奋进又十年!
以立德树人为根 夯实生命成长基石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一直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打造鲜明的德育特色,为学生的成长“系好第一粒扣子”。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积极构建和优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德育“生态系统”。
在校园中,一棵棵挺拔的鹅掌楸是校树,形似蝴蝶的鹅掌楸叶是校标。在学校的画册上、校服上、指示牌上,到处是这个美丽的叶瓣。校树与学校精神合为一体,时时提醒学生要像鹅掌楸一样成长。学生们在美丽的风景中接受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校园的文化长廊,有“感动职教中心人物”主题墙,历年来“感动人物”的图片、事迹呈现在墙上,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美丽青春”校园德育成果实景荣誉墙、艺术展示墙、技艺展示墙、读书文化墙、社团文化墙,一个个主题文化墙面呈现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大树下,每把休闲椅上刻有毕业生留给母校的一句话。在图书馆,一组组老照片,记录着学校六十年来的腾飞历史,“一个人、一棵树”主题墙,更是将邵逸夫先生给职教中心留下的文化精神诗意呈现。
学校深入开展“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的三色文化建设,培育学生“手中有艺、腹中有墨、肩上有担、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的“六有”素养。积极组织学习雷锋、网上祭奠英烈、“红五月”、班级文化展示周、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整理桌椅”“向老师问好”“行走靠右”等小习惯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通过开展“感动职教中心年度人物”评选,已连续9年评选出感动校园的100多位人物,发挥其榜样力量,引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还积极打造职场情境,实现班企融通。学校引企业文化进班级、引企业导师进班级、引企业课程进班级,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核心理念的熏陶、企业管理模式的学习以及企业最前沿的技能培训春熙路刀客,使学生在职业文化的真实情境中浸润成长。
在这样的氛围中,近十年来学校德育成果显著,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和团队。2008年宋小明入选宁波“奥运火炬手”、王奇栋当选2011年宁波市三好学生、邵雪珂获评2013年宁波市美德少年等,校创新创意社在浙江省中职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六次夺冠,校合唱团、校篮球队、校足球队、校健美操队等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冠军。
2016年12月在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宁波市新闻媒体记者团考察学校文明校园建设情况;学校立德树人的典型事迹被宁波电视台、宁波电台、《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受到广泛关注。
以课程建设为本 促进学生素养培育
十年来,学校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培育学生“手中有艺、腹中有墨、肩上有担、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的“六有”素养德拉霍亚,并创设途径建设六方面的特色课程群,将“六有”素养落小、落细、落实。
建设以“职业技能养成”为主线的专业课程群,使学生能够“手中有艺”。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学精一门技能,学校与企业联盟开发企业课程,聚焦课堂,把课堂搬进实训工区、搬进企业,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带教。毕业生技艺突出,100%拥有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迄今学生已在全国技能大赛摘得26枚金牌。今年,在全国技能大赛奖项排行榜上,学校所获奖牌数位列全国中职组第四名。
建设以“优秀文化素养养成”为核心的人文课程群,使学生能够“腹中有墨”。学校用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学校开设木工房、茶艺坊、面塑室等,学生除了文化类必修课程,还要学太极拳、古诗词、书法等选修课程,实现三项修炼:练一手好字袁荃,读一批好书,传承一项传统技艺。
建设以“自我管理素养”为核心的生涯规划课程群,使学生能够“肩上有担”。学生实行“三自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国家制度法规学习课程、寻找身边的家风家训家规主题活动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建设以“文明素养”为核心的礼仪课程群,使学生能够“目中有人”。学校追求以礼育人大明浮生记,开设礼仪课程,建设礼仪班级、组建礼仪社团;进企业的拜师礼、进校园的问候礼、家长会上的感恩礼,学生从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处事。膳管会、宿管会、礼仪督查队的社会实践课程使师生礼仪规范、住行有序。
建设以“志愿者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课程群,使学生能够“心中有爱”梁小竹。学校开发志愿者服务活动课程,启迪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电商服务社担任“消博会”志愿者、轨道班学生建起自管站,并将志愿活动做成了品牌。学生会发布“微公益”活动,学生们在微信平台上认领心愿卡,帮助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完成200余个心愿。
建设以“身心健康”为核心的阳光体育活动课程群曾斯琪,使学生能够“脸上有笑”。“大国工匠”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充实的心灵。学校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家校合作开展心育工程;建设阳光体育活动课程,项目式体育课堂、俱乐部式体育社团、校园体育节等系列体育活动课程成为校园靓丽风景。学校作为全国职教院校唯一代表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通过“六有”素养培育,让学生走入社会时水皮的博客,内守责任,化为爱心与健康,外展技艺鼠疫屠城,彰显文化与礼仪,内外兼修,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
以信息化建设为纲 凸显学校发展特色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决策,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率先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蓝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信息化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践应用提供鲜活的可借鉴的经验。
学校建设集“智能、人文、灵动、交互”于一体的智慧教室。构建基于移动设备的整体学习环境,实现包括双屏投影、白板、学生终端(平板电脑)、教师终端等一系列硬件设备的无缝衔接,借助智慧教室内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配备符合移动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物理空间,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吴华静,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能够在教室内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快速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学校挖掘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开发了服务学校全方位工作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实训管理等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大数据智能化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开发Z分(标准分)统计系统,对每个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成绩定期进行动态分析,促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学校开发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把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的课程化融合,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备课、教案管理、资源管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在线互动、实时评价。同时具备移动端App应用,为手机端的移动学习提供便利。学校还开发PAD端的“派课课堂”教学平台,探索基于移动终端为特点的教学应用。同时建设完成的资源库包括音视频编辑、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教学大纲11个骊歌吉他谱,非线性编辑、广告摄像等教学设计及课程资源200余个,开发轨道交通专门人才19个工种的数字试题库和专业人才考试鉴定系统。作为浙江省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示范学校,数字媒体专业完成浙江省平台的通用素材库的建设,给省内其他兄弟学校共享使用。
2015年4月,《中国教育报》以“互联网+给职校带来无限可能”为题对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成果进行深度报道,《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详细报道。全国各地、各行业2300余人次慕名而来观摩“智慧校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与“智慧校园”观摩与研讨会、宁波市“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会、宁波市“智慧校园”建设主题论坛等在校举行。这十年来,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校园充满“智慧”色彩。
以产教融合为要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十年间,学校顺应宁波经济发展,与市重点工程“联结”、与知名企业“联盟”、与社会经济发展“联动”,依托企业办专业朱拉蓬公主,整合优质资源,校企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层面,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在社会功能层面,关注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突破职业教育单一主体的局限,优化职业教育生态圈,从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搭乘城市发展的“顺风车”,与宁波轨道交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成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长期合作的院校。几年来,学校在轨道交通公司的支持下孕妇可以吃空心菜吗,办学成绩深受瞩目。一批批优秀学生走进地铁岗位,成为宁波地铁运营的重要力量。2013年,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被评为2013年省级中职现代化项目的特色新兴专业。
学校不仅协同企业培养学生王老豹,而且还为企业输出资源。以学校教师为主,开发的轨道交通19个工种的试题库及轨道交通专门人才鉴定考核系统,被轨道交通公司采纳,成为企业用工技能评价的标准系统。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传统的商贸类专业也在“创新前行”肖凯提。由该校电商专业教师领衔、企业主管入驻、校内学生创业的“晨·蚁”工作室成立。公司招聘与学校内相关专业的各年级学生作为员工,按照公司的作息时间上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静物摄影、图文编辑和商业营销等专业技能。工作室运营5个月的销售额达到3124美元。目前“晨·蚁”团队运营良好,已发展注册为“宁波市江东区鹅掌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现有3家店铺,全部由在校学生运营,月营业额已超1.5万美元。
在数字媒体专业,学校成立校办企业宁波市莫等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从事数字媒体、网站制作、平面设计等业务,专门为学生提供实训和产学研结合平台。公司以产品和项目的方式引入专业实训教学中,架设“公司发布——工作室承接——学校奖励”的实景式工作流程。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纽带命运强手,“莫等闲”孵化课程、孵化技能、孵化创业梦想,成为学校的创新亮点。
此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詹世钗学校与英国IMI(英国汽车工业学会)合作,成为其在宁波的认证中心,为宁波地区汽车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确立了国际标准梅契尼科夫。为了更好地把握产教融合模式的内涵,把IMI认证中心的引入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学校还与目前宁波地区最大的汽车销售与服务企业——轿辰集团合作,在2017级学生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IMI轿辰班,把课堂设在宝马5S店的前台营销与后台服务的实战一线,由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品牌的技术能手担任企业导师指导学生。
到目前为止,学校与宁波轨道交通公司、宁波文化广场、宁波韵升集团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由校长张国方主持的课题《基于“有效供给”的校企“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获浙江省2016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也显示了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和探索这一模式的决心和行动。
·后 记·
春华秋实五十载,砥砺奋进又十年。十年间,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注重育德,强化技能,勇于创新,成绩斐然。这里造就了以浙江省正高级、特级教师王姬,宁波市名师唐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培育了浙江省“职教之星”、宁波市“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和十佳“认星争优美德少年”等一批优秀学子;实现了全国技能大赛上摘得26金28银7铜的佳绩。对于学校的师生而言,这个鹅掌楸环绕的校园,就是一片成长和出彩的沃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全体职教中心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