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惊魂结局大历史观下的时代审视:荐《万历十五年》 【一月一书】-洪荒之礼

大历史观下的时代审视:荐《万历十五年》 【一月一书】-洪荒之礼
荐书之前,先容我旁引一下。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中感慨为何大多数历史学家无法真正解释史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历史学家往往沉迷于具体英雄人物的英雄作用暴利博士,在于片面强调彼时的细微人事及其关系的作用。托尔斯泰又说农享网,“但是,有智慧的人拒绝这样的解释。事实上’革命’和拿破仑的产生,是许多个人意志汇聚的结果”,所谓历史背后的法则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力量。
前天参加复旦的新年论坛,永安大中华区的一名董事合伙人交流时,提到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英雄的确凤毛麟角。举例商业领域的乔布斯和马云算是两个时代英雄,他们凭借个人的智慧、果敢和行动,成就了各自伟大的事业,但归根结底还是时代选择了他们,时势造就了他们。假如缺了这个蓬勃向上、生机无限的时代,就不可能出现苹果和阿里巴巴。

推荐《万历十五年》,自然引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正确阅读历史、评价历史、借鉴历史,继而为我所用,为社会所用,为当代所用?
一位是青年时发奋励精图治,后执着于儿女情长而受制文官集团的道德施压,因之消极怠工宫哲兵,荒废朝政慎小嶷博客,落得在位48年,竟尸位素餐,深居深宫30年未出紫禁城一步......
一位是位高权重、力主十年新政却又自负偏激,虽图谋改革吏治和强军,但壮志未酬身先死,落得死后被抄家,以致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一位是圆融贯通、上下左右周旋,以所谓“诚意”去抑阴扬阳,誓将“大和事佬”做到底,企图和官僚集团相安无事,却终究不能置身事外......
一个是清廉自洁,嫉恶如仇,濯濯如青莲夺妻饕餮,刚刚似铜豆,誓做虔诚的伦理道德清教徒,几度遭贬,几度起用,无奈个人的道德之长,无以补救社会的道德之殇......
一个是起于危命,识于伯乐,因聪明务实的军事举措而能见容于文人集团,遂在军事领域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将。然终究落寞被贬,凄凉终老故乡。更可悲的是,帝国失去一代名将,帝国终将不国......
一个是言行矛盾、敢说敢做,既是儒家道统的信奉者月代头布丁,又是崇尚思想自由的叛逆者,知府任上挂帽去,放浪形骸落发僧。他恰如深陷沼泽之地,呼一口新鲜空气奋力挣脱而不得,总被身处其中的官僚体制所吞没......

元宵行乐图
他们是谁?
万历皇帝明神宗,
大政治家张居正,
中规首辅申时行,
另类清官海瑞,
一代名将戚继光,
弃官哲学家李贽。
还有,贵妃郑氏,一生被皇帝宠爱,晚来母子隔绝,凄凉深宫;
大伴冯保,深得皇帝宠信,却因官宦之争,落贬陪都;
正德皇帝,“欢乐的君主”,特立独行,率性冒险,快意生活;
名将俞大猷,军事战略家,智谋过人,治军方略触动政治神经,不被采用。
这些名字,有些如雷贯耳,有些似曾听过,有些陌生未闻。但他们都被记载在史书上,在历史上留下了或轻或重的印迹;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上,烙上助推或是逆推的力量。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时代,继而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知古抚今,古为今用,我们或许能够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中,借鉴和发扬,在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层面上学以致用。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万历十五年》,这是一本奇特的书。
奇特在于书写的是史实,手法却平实易懂而不失匠心,语言浑厚自然蕴含深味。写明史,仅取1587年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撷取明史长河里几多奇特的浪花,或浓墨重彩,或娓娓道来,铺陈评论和观点,融写实、写景、写情、写人于一体,浑然天成。这种糅合文学语言和史实铺陈和议论手法的文笔和解构,读来无不让人感觉如饮醇酒,沉醉而余味无穷。
奇特还在于,作者黄仁宇,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而这本不厚的书才是他的代表作,在东西方皆受追捧。《万历十五年》是作者根据英文版本“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译写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母语语境下的再创作。作者治史,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东西文化的融合底蕴,且受到西方严谨治学的训练和影响,探索和提出“大历史观”孤岛惊魂结局。他大胆独立,不盲从不妄言,科学求真务实,立足于在更远的历史长河里看某一段历史,跳出来看历史,力争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总结和找寻到历史的法则,以知古鉴今,更好预见未来。
奇特还在于,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万历十五年》增订本,装帧美观,排版悦目,设计、纸质、文字、图片都有深深的历史厚重感,却又不失现代感,真是难得。尤其独特的是,这本洋洋洒洒近20万言,内附几十张彩色插图,清晰明快,内容丰富而广泛,明代上起王公贵族,下至乡野百姓生活姿态,凡政治、军事、宫闱、市井、作坊、建筑、艺术等无不涵盖,明朝气息跃然画外,令人叹为观止。

《万历十五年》,这是一本智慧的书。
去年刚刚故去的112岁老人周有光先生说“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过去的世界观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现在的世界观看到了整个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黄仁宇先生也说“中国的革命,好像一个长隧道......以短衡长,只是我们个人对历史的反应,不足为大历史。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黄先生还说“......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读过本书,结合自己和当下,细细思味,有极深的现实指导意义。

智慧在于,《万历十五年》治史写史选取片段又不圉于片段,运用“大历史观”的视角,铺陈细致,却专注于历史规律的把握,写人事和关系又不落于人事和关系,而是在深度和宽度上探幽人事和关系背后的法则。作者黄仁宇站在隧道之外去透视隧道里的一切,拨云见雾,探微知著,总能在纷繁复杂和千丝万缕之中,发现那些纲领性的、推动历史前行和阻滞历史车轮的关键力量所在。看历史,黄仁宇说,要倒推三五百年去看,这样才看得清,看得准,看的真实。当然,不言自明,看历史也要站在现在去看。尤其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审视,才能不受当下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能做到独立和前瞻,发世人所未发,发世人所不敢发。
智慧还在于,书中强调,所谓“大历史观”(macro-history),必须有国际性,这是纵向上的视角。把中国某一段的历史放在世界范围内去比较和审视,拥有国际化的胸怀,其范围、角度就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譬如日本、荷兰、意大利、英国、美国,他们多是海洋性物候国家,以农业为主的自耕经济基础各有不同陈文卫,但在当时大抵相仿或稍晚的历史世代,基于历史的客观要求,都从以伦理、道德、天然契约为主逐步向法制、商业规则、体系制度、保护人权和私有权过渡。而中国作为大陆物候国家,在十六世纪末期,已经走过了大约1600年的帝王时代,以“四书”伦理道德治国为主的核心思想发展极致而始衰abibas,开始处处显露出道德治国的思想已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政治、人性自由等发展,伦理道德治国的政治结构落后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桎梏。道德可以指导法制项羽真名,但道德不能直接替代法制。
儒家伦理道德在历史上维护帝王社会,的确发挥了统一思想、稳定社会、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核心作用,而以儒道为本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制,重在守成求稳,保护帝王政权,后代到明中后叶这种制度发展到极致,其弊端也登峰造极,导致各类社会矛盾突出,但现有传统帝制又无法解决。儒家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思想,以“礼”为行为准则,以“尊卑男女长幼”为表现形式,世代相传,人人坚守,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难以从内部统治集团打破。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四书”为旗帜的文官集团大厦将倾未倾之时,任何触动或企图触动其根基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官僚集团的打击,甚至殊死的打击。由此不难想象,处于衰敝期的万历时代,是一个时代大悲剧,殷祝平处于其中的阶层和个人,无论是谁,都逃不脱被时代逼迫、被抛弃的命运。皇帝也好,小吏也罢,如果历史没有选择你,个人再怎么努力,到最后都是枉然。这是历史时代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个人的力量其实非常渺小,真正伟大的力量,来自人事命运背后的历史法则。
智慧还在于,作者在叙事写人之中,饱含真情和赤诚周丽琪,大胆而真切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诠释、理解和评论。尤其这些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又透彻深沉的评论,恰如金银中的明珠分外夺目。细细揣摩,你会发现这些评论随处可见,却又一脉相承,贯穿始终。无论皇帝的先扬后抑,消极怠工,废长立幼,还是首辅的改革吏治,诚意周旋,还有内阁与整个文官集团的倾轧和沆瀣一气,以及抗倭制蒙,黄河治理,赋役财政,困局和悲剧无不体现出伦理治国的根源。皇帝的无为与抗争,大臣的激进与圆滑,官僚的僵化与丑恶,将领夹缝中求生存的聪明,清官的一骑绝尘与无可奈何,都伴随着北方那个努尔哈赤部落的悄然崛起而湮没,而云散......

杏园雅集图
《万历十五年》,这是一本致用的书。
致用在于,对个人,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作为时代的个体,个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雍梦婷,只有被时代所接纳,才有可能有所作为。与其飞蛾扑火,不如与火相协,才能破茧化蝶,浴火重生。而且在为人处事上,无论身居何位,都要谨慎不偏激全能农民,看清所处的环境,搞好和关键任务人物的关系,方能化被动为主动,邀伯乐助己成功。
看书中首辅张居正,活着时呼风唤雨,不在意手段和小节,不识适度和适量,虽报“如入火聚,得清凉门”的决心,及至死后身败名裂,家族遭殃;而另一首辅申时行,名望、才情、能力次之,却更察世事人情以及官场机关,看透官僚集团的两面性,洞悉精神的“阳”与私欲的“阴”的矛盾,遂自抱定“诚意”,立定做个“大和事佬”,被谓首鼠两端也在所不惜,结果虽被迫辞职,却也落得十年首辅任上天下太平,晚节得以保全。
再看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二人都是雄才大略,同为数一数二的将军,但功名成就迥然不同。同为抗倭,戚继光大获成功,而俞大猷经年抗倭不见成效。原因就在于,戚继光能够审时度势,在不和当权的官僚集团发生正面、重大冲突条件下,不去触动当权者的政治利益,反而寻求官僚集团的力助,在小范围内做技术和制度上的调整和变革,得以训练成“戚家军”,功成身就人鱼症候群。反观俞大猷,军事才能不次于戚继光,但其提出的建立精锐部队、发展海军等变革,无疑会触动现有各方面的体制,虽为正确之选,奈终不见用,郁郁不得志。

致用还在于,对组织,
文化层面的东西、道德的力量之于组织(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如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核心和灵魂,是指导思想,如同“阳”。而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的东西,如体系,系统失贞姬妾,制度,工具,等等,是组织赖以运转和维系,能够相互协调实现组织目的和效果的基础性东西,如同“阴”。这些技术制度和文化又是动态变化各有侧重的,在组织或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这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正如“否极泰来”,“文”和“质”的转化关系。组织初创阶段,质朴粗放,重点求快速突破和体量的发展;而发展到一定程度,文极而生乱,组织大到机械僵化时,就客观需要量化和技术层面的东西出现,以有效管理机械化的组织,数字化、科学化、精确化等提上要求,所谓的制度、体制、法律、商业规则等就势之所趋。明朝中后期涉及军备、后勤、交通运输、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弊端和困局,无不体现了道德代替技术和制度的危害。为适应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客观需要,应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开明和开放,创造和创新,为服务于泱泱大国,帝国需要集中统筹,打破条块分割,减少中央和地方脱节,逐步改革税制,体察民情魏子昕。
组织要期望协调一致,上下通达,必须在组织设计上符合内外环境的要求。无论集中制也好,还是放权地方自治也罢,都要做到人事权和财权的一致,只有财权、人权不分割,才能保证责任和利益的明确,保证制度上的责权利统一。明朝帝国的官场架构是:全国所有人事任命大权全在中央机构,地方官员对下级只有建议权没有任免权;同时,全国事务又全部由地方承担,导致责权利不统一。

贤母图
致用还在于,对社会,
尤其党的十九大以后,新时代呼唤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的伟大胜利,老百姓才能因此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看清历史和尊重历史也需要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过去的都是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40年如何看待,如何借鉴盐阜在线,如何继往开来?《万历十五年》的思想和思路也许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从万历王朝的经历看,保守和僵化没有出路,制度性的变革虽然会触及灵魂和神经,但这是根本的,技术层面的局部改进不足以解决大的矛盾。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举世瞩目,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和过程。未来20年,也许又一个40年,中国定会在政治层面做出根本性的、制度性的变革,逐步消除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政治层面、制度层面上的桎梏肖弋,给经济松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中国飞速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法治和制度上的动力,助力中国早日实现百年强国梦想。
新时代提倡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运用,吸收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经典文化营养,使儒学现代化。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偏废文化的弘扬。我们知道,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和指导,是国家和民族之魂,虽隐含、软性,但上善若水,是基石,永远不能荒废;而推动社会经济直接发展进步的制度、法制、技术则是支柱,是中坚力量,需时刻保持创新。概言之,文化和科学,民主和科学,二者动态协调,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在动态平衡中发展,于系统运行中进步。
“民本理论”要和德先生握手,“格物致知”要和赛先生握手金世基,新时代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意义在于:我们骨子里需要思想解放,我们行动上需要更加务实和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不以牺牲人文、政治生态为代价,文化和民主也一定需要适合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者为顺,适度为中异天途。读《万历十五年》,一定能启迪个人和社会经世致用。

《万历十五年》,2018年新年的第一个月,“洪荒之礼”建议您精读这本书,“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花一些时间,珍惜这本书,定不辜负你的时光。
精彩哲思评论摘录:
“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地符箓......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地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P116
“海瑞......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P170
“在君子的精神世界里,出仕做官仅仅是取得了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做事的机会。”P199
“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比比贴,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P231
“但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应当有超越当时的看法......戚继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有许多难于解释的事情”P245
“在一种社会形态下,道德的标准可以历久不变,但把这些标准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则需要与不同的时代、环境相适应而通变”P258
“张居正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其情形类似于李贽在哲学上找不到出路”P290
“张居正是政治家,李贽是哲学家,他们同样追求自由,有志于改革和创造,又同样为时代所遏止”P292
【选择,那是智慧者的游戏,你需要智囊团】【前行,那是勇敢者的标签,你需要伴行人】【方信·行】
洪荒之礼 专注中小企业和美业管理咨询,读好书 - 学管理 - 成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