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何常在关于学术论文选题,我要告诉你三个屡试不爽的小窍门!-社科学术圈

关于学术论文选题毛冉,我要告诉你三个屡试不爽的小窍门!-社科学术圈

在我自己以往的研究经历中,对于论文选题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开始在写论文的时候是比较盲目的,比如出现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己就想着要去追一下;或者突然看到了一篇文章,哇哦这个写得好棒哦,就突发灵感,然后就去写写写,并且一直沾沾自喜。说起来这些都是小聪明,成不了什么大事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在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渐多起来了,我才逐渐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选题很可能是论文写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哪怕论文还没有开始写。
其实说到学术论文的写作,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它于明加大胸,最后都得踏踏实实地写写写孙斯阳,一个字一个字地、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去写。我有一个观点,无论我们写出来的这篇文章是否被发表,是否发表在了那个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期刊上了,其实我们在这篇文章上所投放的精力和时间可能是相差不大的。有点差别,但差别不大。有的时候,那篇让我们投入无比热情和巨大精力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迟迟未能发表,可能真的不是写得不够好,而是选题出了问题。而那些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文章呢,是的,它已经被发表了,可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掠心女王爷,往往很容易就发现它写得也不算好,有很多瑕疵,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它的选题一定还算不错。
所以,一篇论文被发表或者没被发表,发表在怎样级别的期刊上,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选题——这应该是我从过去十几年论文写作与投稿经历中得到的一个深刻体会。所以我经常在思考,当我们谈论论文写作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其实是一个选题的问题,把选题问题解决好了,哪怕我们的论文还没开始写,可这篇论文的基调就已经确定,选题好的论文,质量基本有保证;就算质量稍差,好的选题也很有可能帮我们过关斩将,获得发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好的选题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确定选题呢?这就是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问题。我想给大家提供如下一些选题策略。
001 兴趣点+关注面。
人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都有感受。初中二年级你最感兴趣的那个妹子住在哪条胡同哪个小区哪个单元,你一定知道。道理很简单: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进行钻研的,这种钻研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形成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并且容易得到答案。而这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就容易激发我们论文的选题。
另一个方面就是如果我们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那是一个问题域了,我们对这样一个领域就会相对敏感。这就好比你对水瓶座这个星座比较关注,然后会把自己认识的水瓶座的人往一起归类进行比较,当你知道一个陌生人是水瓶座的时候,也会对他/她的性格特征啊张小婉,行为习惯啊,思维方式啊这些有个预判。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异世龙神,我们会在自己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形成一个学术视野,这个学术视野会比较宽广,我们也会因为这种关注而积累下很多有关这个领域的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
兴趣点+关注面,会形成一个“T型结构”:“T”的那一“横”就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那个研究领域,意味着我们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而“T”的那一“竖”是我们一直感兴趣的那个点,是一个纵向的深入思考,这一横一竖的“T型结构”就构成了论文选题的基础。
002 专业方向+研究经历。
专业方向好理解,就是我们学习的专业,从本科开始我们就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开始进行深造,比如经历了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然后,我们在自己专业方向的这个领域之内,对于目前有哪些问题属于学术前沿,现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哪些问题已经不再是热点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甚至得心应手。其实这种专业方向就构成了我们选题的一个支撑点。
另外,从我们以往的研究经历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过去一定也有过研究的经历,比如在本科阶段我们要去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我们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个学士学位,说明我们至少是写出了一篇还算不错的论文啊。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就更是如此李华手机报价。重点在于,我们在这个研究经历里为自己积累了一些论文写作经验,可能不算多,懵懵懂懂的,但至少是有过实战经历的。
再有,我们可能还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比如说我们有同事申请到了项目,我们是课题组成员马度云,然后帮忙写过论文或者做过调研;比如我们的硕导、博导手里有项目,我们曾经帮导师做过一些研究工作。好了,这些内容都算是一种研究经历。这些经历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论文的选题,可以为我们的选题提供灵感、汲取营养。
专业方向+研究经历,对于我们确定论文选题的好处在哪里呢吴凯伦?其实它能保证我们至少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有前期研究基础和准备的,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看世界的——虽然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点诡异。
003 泛读+精读。
关于什么是泛读什么是精读,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泛读就是泛泛而读,追求的是个数量,囫囵吞枣。精读就是比较精准、细致的阅读,深度阅读。泛读和精读两相结合对于我们论文选题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在把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去寻找选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稍稍做一下说明:通过泛读我们可以把握学界研究进展,把握学界的整体研究状况,然后在这个研究现状里面,找到我们最感兴趣的、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献来进行精读。然后通过精读来寻找论文选题的突破点。往往会是这样,通过精读我们突然有了一个灵感,然后顺理成章的就确定了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框架。
我想敦亲王福晋,如果我们真的踏踏实实做好以上这三项工作,其实选题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得差不多了。而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经过这样一些步骤确定的选题是往往都是我们相对熟悉的,有研究基础的,以及比较感兴趣的。在我看来,这些都为我们保质保量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官运何常在。
当然,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大家确定了论文的选题之后呢,可以再去做一个文献数据库检索的工作。也就是说,让我们回到文献检索的数据库,通过对于文献数据库里面那些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的检索,来对自己现在这个选题进行一个“外部校准”,看一下这个选题的价值怎样,是否值得我们跟进。关于论文选题的“外部校准”工作,抽空我再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叨叨,敬请期待!
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巨魾,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白纬玲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如果你愿意打赏,那是我的荣幸,也是你的荣耀——你是知识付费时代的弄潮儿,你知道怎样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内容生产的尊重。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EN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老踏科研联盟。
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微信号laota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