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人不喜欢雪,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人在这样的氛围中,
容易忘记尘世的烦恼,
只看得见眼前的白雪皑皑。
在雪中,
我们似乎将心灵洗涤了一番,
获得了纯粹的安宁。
徐渭 雪竹图 119cmx77.5cm
对于中国画家来说,
雪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元素,
一个能彰显人的生命感受和情绪意志的对象。
白雪连绵,荡尽污垢,
在雪意阑珊中,画家不落凡俗,
将自己的哲思寄寓于雪中,
描摹出颇有妙意的雪中之景!
对雪有偏爱的多是僧人画家,
如巨然等,
或是倾向于禅宗情趣的画家,
如王维、关仝等。
五代 巨然 《雪图》
在禅宗中,雪意味着一种大智慧。
有僧问:“什么是摩诃般若?”
青耸禅师道:“雪落茫茫。”
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大智慧是雪落茫茫。
传说,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法融大师开堂讲《法华经》,讲得素雪满阶,群花自落。在这里,茫茫的雪意就是智慧的渊海,它沉稳、内敛、深邃、平和、空无,体现了对大智慧的追求,那空明、清净的智慧世界,原是画家心灵之法身。
【唐】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王维之后,历代许多名家都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王穉登赞王维的《江干雪霁图》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
王维《雪溪图》
王维《雪溪图》有天浑地莽、玄冥充塞之气象。霰雪纷其无垠,云霏霏兮承宇,雪为白,白为无,白雪提供了一片空无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画家同于宇宙浑莽之中。
【宋】
北宋 李成《寒林骑驴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乱云低薄暮,流风回舞雪”,孤独的游子在万般无奈中踏上路程,放眼望,苍天茫茫,乾坤中空无一物,只有一条瘦驴在彷徨春宫缭乱。正所谓“人烟一径少玻璃海象,山雪独行深”,画家常以此为画题。
李成 寒林骑驴图 局部
北宋李成的《寒林骑驴图》,就是表现这种境界的作品。此作曾被张大千收藏,上有“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的题签,今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画大立轴,绢本,淡设色,乃李成生平杰作。
李成 寒林骑驴图 局部
占画面很大分量的是古松,从左边侧出,直插画面,有撑天拄地的气势,树干劲挺,气象萧瑟,残雪历历其上。天寒地冻,大河滞断冰流,暮色苍茫,大雪飘飞,苍天浑莽一片,大地失去姿容。溪岸上白雪皑皑寻仙卷,一人骑着瘦驴,目光惊悚,前后有二童子,真是“路出寒云外,人发暮雪中”。寒气凛凛,如在雾中。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宋画《雪景寒林图》是罕见的艺术珍品,也是中国的一件国宝。此画作者范宽与李成齐名,世称“李范”。《雪景寒林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层次分明,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情陷检察官,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的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梁楷的《雪图山水图》,今藏日本,画面中,浩瀚无垠的雪境,乾坤混蒙,一片茫茫,笔致柔和,风格细腻,和梁楷的其他一些作品风格不同,这幅《雪图》将雪温柔神秘的特点表露出来,中有二人骑马,在荒天雪地中,这是一次惬意的旅行。行者没有那种匆匆赶路的神情,而是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一片宁静,这一片神秘。
南宋 马远《晓雪山行图》
马远,南宋绘画大师,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南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夏圭,南宋画家。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
此幅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
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此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元】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黄公望,元代画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九峰雪霁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王婉珈,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
黄公望《山阴访戴图》
在中国艺术中,雪具有感发人心的功能。因而,它往往具有和酒同等的作用,催发意兴,激荡生命。黄公望《山阴访戴图》,画的是东晋时的一个故事,颇有意境。
东晋名士王徽之,就是那位爱竹成癖以至说出“何可一日无此君”的诗人。他在山阴时,一天夜晚,一觉醒来,知是下雪,急命打开门窗酌酒,四望皎然。他在雪地里踱着步,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到了朋友雕塑家戴安道。此时戴在剡溪,离此有相当远的路,他却命家人驾小舟去访问,小舟几乎在雪溪中走了一夜,快到了戴的住所,他又命船家返回蜀绣董贞。人问其故,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这是何等潇洒倜傥的人生格调。他解除的是目的,高扬的是“兴”——生命的悸动石真语,夜、酒、诗、友情,再加上雪,这就是他的兴发感动,他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
元 曹知白《群峰雪霁图》
曹知白,元代画家,藏书家。结交赵孟頫、邓文原、虞集、王冕等名流,与倪瓒、黄公望交往最密,常以书画相唱和。
这幅是曹知白晚年的作品,在技法上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画面的左下方,几株松树巍然矗立,在这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更显现出一派凛然不屈的丈夫气概。此作虽然是描绘雪景,却没有给人萧瑟荒凉的感受,相反,在这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中,似乎还隐约能够感受到一丝融融的春意。一道在山崖间飞泻直下的流泉,虽然只是一处看似寻常的点缀之笔,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使作品有声有色,更富有观赏情趣。
元 姚廷美《雪山行旅图》
姚廷美,元代画家。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使画面充满生机申春玲,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此外,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明】
明 文征明 《寒林晴雪图》
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清恽南田说:“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落坚洁耳。”这都点出了雪画情感寄托的特征。
明 戴进《雪景山水图》
戴进,明代画家,“浙派绘画”开山鼻祖。宣德年间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
此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仔细看庭院的屋中有几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扫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十三阿哥的福晋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丁桂鱼的做法,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明 吴伟 《灞桥风雪图》
吴伟,明代著名画家。《灞桥风雪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的也是灞桥风雪中的送别场面。在寒冷的风雪中,瘦驴、窄窄的小桥、远行者伤感的神情以及这寂寞的天地令人印象深刻。
吴伟《踏雪寻梅图》
雪后寻梅,是中国文人很喜欢表达的境界,画中也是如此。明代江夏派名笔吴伟(小仙)的《踏雪寻梅图》,林俊峰今藏安徽省博物馆,绢本,是一高近两米的大幅立轴,乃小仙中年后作品。
这幅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也不是全无法度。画面中,一人雪后拖着拐杖,踏着大雪,过小桥,小桥下雪水潺潺,乱石参差,寻梅归来,后有一童子抱琴随之。桥头有一户人家,傍山而居,山坡上却有老树数株,枝干虬曲。高耸的山峰以乱笔扫出,山头野树上积满了雪,山下丘壑纵横,林木古刹在一片雪海中隐现,很有精神。在静绝尘氛的境界中,在白雪皑皑的天地中,人寻梅抱琴而行,小仙虽无言,但精神气度跃然绢上。
明 王谔《寒山图》
王谔,明代画家。
《寒山图》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严寒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较之诸家,有继承也有所变化,可视为明代时代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明 蓝瑛《溪山雪霁图》
蓝瑛,明代画家,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
此图画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盖,枝桠彷佛披上白衣,展现万千姿态。山巅和脉岭及岩石缝隙,则布满了银白色晶莹闪烁的苔点。蓝瑛在画中运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颜料,让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德乾旺姆,表现雪后放晴山景瑰丽的景象。画中央有一条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着红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着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
【清】
清 石涛《雪景山水图》
石涛,清初画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此幅雪景山水册页,属石涛十二开画页中画法最为怪异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山峦皑皑白雪,用极简括皴笔草草舒写,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树叶苔色,以阴阳衬贴法概写,点中夹水夹墨,一气混杂,如缨络连牵,浑融透明,使整个画面景物给人以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意象。
清 弘仁《西岩松雪图》
弘 仁,清画家,清初四画僧之一。
《西岩松雪图》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许思琼,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